机器人

Jim Fan全华人团队HOVER问世,1.5M小模型让机器人获「潜意识」!

1.5M参数模型就可以控制人形机器人的身体? ! 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表示,并不是每个基础模型都需要规模庞大。

Meta 公布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研究成果:利用手指传感器结合“AI 大脑”理解 / 操作外界物体

Meta 发布新闻稿,介绍了旗下 FAIR(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对于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的研究情况,这项研究旨在让机器人通过触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操作外界物体。 Meta 表示,打造相应 AI 机器人的核心在于让机器人的传感器感知理解物理世界,同时利用“AI 大脑”精确控制机器人对物理世界进行反应,而团队目前开发的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主要就是为了让机器人检测其交互的物体的材质与触感,以便于让 AI 判断机器人应当如何操作这些设备(例如拿起鸡蛋等场景)。 ▲ 图源 Meta (下同)AI在线参考 Meta 公布的文献获悉,Meta 目前一共公布了 Meta Sparsh、Digit 360 和 Meta Digit Plexus 等多项研究成果,其中 Meta Sparsh 是一种基于 AI 的触觉编码器,主要利用 AI 的自我监督学习能力实现跨场景的触觉感知,让机器人的 AI 大脑在学习对于某种物体的“触感”后,即可在各种场景灵活“感知”相关物品的特性。

2024 AI年度报告发布,附十大预测:人形机器人热度下降,英伟达维持霸主地位

AI发展之势迅猛,从技术、政策到产品风险,相比从前都有了很大变化。 最近,State of AI发布了2024产业报告,也是调研团队发布的第七份年度报告,从研究进展、行业局势、现有政策、安全问题、未来预测等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现状和预期进行了深度分析。 图片报告链接::前沿实验室的性能开始趋同,专有模型的优势逐渐消失,GPT-4与其他模型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3B模型打通机器人任督二脉!冲咖啡叠衣服都能干,7种形态适配,OpenAI也投了

只要一个3B参数的大模型,就能控制机器人,帮你搞定各种家务。 叠衣服冲咖啡都能轻松拿捏,而且全都是由模型自主控制,不需要遥控。 关键是,这还是个通用型的机器人控制模型,不同种类的机器人都能“通吃”。

“成都造”机器狗在宽窄巷子当夜间“巡逻员”,机器人进入景区将迎常态化

据《成都商报》昨日报道,10 月 30 日晚,机器狗“灵瞳”作为“巡逻员”在宽窄巷子投入使用,其任务是根据景区木制建筑及道路特点,进行夜间安全巡逻示范,巡逻内容包括火灾防范、治安维护等。 此次机器人产品的亮相,是机器人进场景长效机制的首次实践,标志着“成都造”机器人进入景区工作的常态化序幕正式拉开。 未来,将有更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机器人,进入春熙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景区承担不同工种并进行常态化工作。

NeurIPS 2024 | 机器人操纵世界模型来了,成功率超过谷歌RT-1 26.6%

AIxiv专栏是AI在线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 过去数年,AI在线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 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

Cyan青心意创震撼发布“全面拟人”机器人OrcaⅠ,机器人开始懂情感、有温度

10月30日,Cyan青心意创(原“青心创新/萨恩异创”)正式发布了独立自研的通用人形机器人OrcaⅠ的动态视频,展示了其在“拟人直膝”状态下的行走、爬坡、原地转圈、行走/站立状态下的步态恢复、户外路面行走等运动控制能力,大语言模型加持下兼具情绪表达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以及在保证精准控制状态下丝滑流畅的双臂操作能力。 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机械感”过重的机器人设计,OrcaⅠ摆脱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固有印象,在本体设计、运动控制、自然语言对话、双臂操作等多个维度实现技术突破,并最终赋予其更为灵动自然的运动表现、更为逼真的人机交互、更为精准平滑的双臂操作,全栈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摆脱传统“机械感”,让机器人“全面拟人”如何让机器人“全面拟人”——这是Cyan在机器人研发阶段所重点攻克的技术难点。

充电宝厂商安克进军具身机器人领域:消息称已组建团队,前小米智驾量产负责人刘方负责

据界面新闻报道,充电宝起家的安克创新盯上了具身机器人 —— 一位接近该公司的知情人士证实,安克创新已组建具身机器人团队,由前小米智驾量产负责人刘方负责,刘方直接向安克创新副总裁、智新科技总裁祝芳浩汇报。 AI在线从公开资料获悉,刘方是小米的早期员工,曾在 MIUI 负责生活黄页业务,后来转为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量产负责人。 更早前,小鹏前自动驾驶 AI 负责人刘兰个川于去年 7 月加入安克创新,负责机器人、大模型等具身智能方面的研发工作。

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发布,拉开商业落地帷幕

10月30日,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 伴随着全新Logo亮相,灵宝CASBOT以一支前瞻且立意深远的品牌概念片,阐释了其清晰切实的商业化路径。 此番品牌发布不仅输出了全新的品牌视觉形象,同步上线了其官方网站casbot.tech,也掀开了灵宝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跃进的新篇章。

养猪、插秧、搬货……这才是机器人该干的活儿

AI好好用报道编辑:杨文开心的活儿还是留给人类吧。 近两年,AI 发展得如火如荼,不少人却在抱怨:AI 真不是个好东西。 理由很简单。

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发布:按下肢运动、上肢作业等分 4 个等级

据浦东发布消息,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创新论坛昨日在上海召开,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共同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 ——《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级分级指南》。 ▲ 图源浦东发布公众号《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定义了人形机器人通用、结构、智能相关的术语名词,从结构外观、移动方式、智能模型等方面进行指导分类,按照具身智能、下肢运动、上肢作业、应用环境等作为分级要素,将人形机器人划分为 L1-L4 四个技术等级(详细标准暂未公开,下同)。 《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级分级指南》规定了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智能化等级划分依据,采用系统功能性、自主性、泛化性的分级原则,按照感知、认知、决策、自主等核心能力作为分级要素,将智能化等级从基础到高级智能化水平划分为 G1-G5 五个阶段。

强化学习训练一两个小时,100%自主完成任务:机器人ChatGPT时刻真来了?

把平均成功率从 50% 拉到了 100%。 最近,AI 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这些进步已经开始传递到机器人领域。 强大的 AI 技术也能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其所处的物理世界并采取更合理的行动。

波兰小哥花了十年,造了个僵尸机器人

AI好好用报道编辑:杨文一家不走寻常路的机器人公司。 众筹了一年半,这家公司终于造出了「僵尸机器人」。 昨天,波兰的机器人公司 Clone Robotics ,在 X 上高调宣布:我们隆重推出一款由「人造肌肉」驱动的双手机器人 ——Torso。

“稚晖君”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宣布灵犀 X1 面向全球开源

智元机器人今日宣布“灵犀 X1”面向全球正式开源,软硬件全套图纸和代码水灵灵地上线到 GitHub 啦,开发指南上线至智元机器人官网。 智元机器人官方称,作为业内首家全栈开源人形机器人图纸和代码的公司,此次开源将毫无保留地提供“一站式”软硬件技术资源,总资料大小超过 1.2GB。 在整机结构硬件方面,开源内容包含详尽的整机结构图纸、硬件框图和物料清单(BOM)、装机说明。

美国女子起诉聊天机器人平台 Character.AI:称其导致儿子自杀

感谢美国一名 14 岁少年自杀身亡,其母亲梅根・加西亚 (Megan Garcia) 对聊天机器人平台 Character.AI、其创始人诺姆・沙泽尔 (Noam Shazeer) 和丹尼尔・德弗雷塔斯 (Daniel De Freitas) 以及谷歌提起诉讼。 指控内容包括 wrongful death(过失致死)、negligence(疏忽)、deceptive trade practices(欺骗性商业行为)和 product liability(产品责任)。 诉状称,Character.AI 平台“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性”,并且在向儿童推销时缺乏安全防护措施。

全球首次:AI 机器人画作首登苏富比拍卖,预估成交价 12~18 万美元

CBSnews 于 10 月 21 日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本月举办“数字艺术日”的拍卖活动,其中由类人机器人艺术家 Ai-Da 创造的《AI God》肖像画备受关注。 该肖像画对象是阿兰・图灵(Alain Turing),这位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计算的始祖,图灵还被称为“AI 之父”,是最早对现在所称的“人工智能”提供一些见解的人之一。 这幅肖像画尺寸为 64 x90.5 英寸(约 1.63*2.3 米),由 Ai-Da 机器人今年创作,签名为“A”,预计在苏富比网站上的列表中拍卖价格在 12 万美元到 18 万美元(AI在线备注:当前约 85.6 万元到 128.3 万元人民币)之间,拍卖将于 10 月 31 日开始。

丰田研究所与波士顿动力合作,推进机器人大规模行为模型等研究

波士顿动力与丰田研究所(AI在线注:简称 TRI)当地时间 16 日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此次合作将结合 TRI 的大规模行为模型与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旨在加速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据介绍,波士顿动力旗下拥有 Atlas 机器人,其具备优良的运动能力和双手操作能力,TRI 在扩散策略上也拥有“开创性”的工作:首次成功地将生成式 AI 应用于提高机器人灵巧操作能力。

逐际动力发布多形态双足机器人 TRON 1:可选双点足 / 双足 / 双轮足,6.98 万元起

逐际动力今天宣布发售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 TRON 1,中国和海外同步上架,标准版早鸟价 6.98 万起。据介绍,TRON 1 采用“三合一”模块化设计,一机支持多形态算法研发,配合三种足端可兼顾人形机器人双腿结构的简易构型和多种足端的灵活切换(AI在线注:分别为双点足 / 双足 / 双轮足,可根据不同模式实现站立行走、全地形移动等能力)。根据足端拆装后的形态变化,TRON 1 可实现足端自适应识别,进行运控模式自动切换,为科研用户提供多形态、多用途的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