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百度研究院RAL团队登顶nuScenes三维目标检测公开挑战赛榜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持续落地,目标检测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模块,对检测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近日,在国际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会议(ICRA 2021)举办的第四届nuScenes三维目标检测挑战赛中,来自百度研究院的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RAL)团队在三维物体检测任务的多项评价指标中荣获第一,并将关键指标nuScenes Detection Score (NDS)从上一届的71.4%提升至74.9%,刷新了三维目标检测比赛成绩。ICRA2021 nuScenes三维物体检测挑战赛官方排行榜榜单地址

【重磅】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1全球AI产业人才高峰论坛强势来袭!

图灵奖得主、中外院士、独角兽企业掌门人云集;智能芯片、类脑智能、双碳经济、未来医院、数字家园等热点话题荟萃;人形机器人、训练芯片等首发展品精彩纷呈;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等尖端成果竞逐大奖;还有数字人民币、无人驾驶、智慧商业等鲜活体验。

这是机器之心举办的首场智能驾驶论坛,快来报名围观

有些声音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指向遥远的未来,也有人认为它近在咫尺。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无人卡一场值得期待的智能驾驶盛会!车」这种近乎科幻的场景、整车企业的迅速蜕变,还是已经实现商业化的Robotaxi,都代表着不再可逆的智能浪潮。在即将举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中,这场被命名为「智行·破界」的智能驾驶高峰论坛将迎来数位深耕该领域的第一梯队代表人物,他们将在现场给出最具说服力的「答案」。该论坛由东浩兰生以及机器之心旗下的出行科技媒体——Auto Byte联合主办,其嘉宾阵容及论坛规模无疑将使其成为整场

清华大学计图团队首创三角网格面片上的卷积神经网络,首次取得100%正确率

这项研究将极大地促进了三维视觉、虚拟现实、智慧城市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从开发者日到AI开发者论坛,WAIC开发者年度盛会线下重启,共论后深度学习时代的AI走向

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智联世界,无限可能。自 2018 年至 2021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已进入第四个年头。2021 年大会继续秉持「智联世界」的理念,以「众智成城」为主题,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思想、技术、应用、人才和资本的集聚和交流,推动全球科技的创新协同,助力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本届大会将于 7 月 7 日 - 10 日在上海举办。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机器之心承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发者日( WAIC· 开发者日),作为大会主题论坛及特色活动,是 WAIC 期间唯一面向 AI 开发

哥德尔90年前的「不完备性定理」,奠定了计算机与AI的理论基础

大神早已远去,而他的光芒仍在人间。

学术交流、干货分享!2021WAIC·隐私计算学术交流会报名开启!

自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后,数据流通与共享就成为热点关切,相关政策与立法也不断往纵深推进。比如《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是国内汽车数据领域的首次立法尝试,代表了典型传统行业在数据治理上的实践。而最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制度,更是立法层面促进释放数据价值的创新亮点。如何基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前提下,链接数据、实现多方协同释放数据价值?——隐私计算技术,成为该命题的破题之举。作为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体系,隐私计算技术正成为数据安全保护和企业发挥数据价值之间最重要的把关

清华来了第二位菲尔兹奖得主,是丘成桐力荐的老朋友Caucher Birkar

丘成桐的老朋友 Caucher Birkar 即将到任,清华来了第二位菲尔茨奖得主。

一场AI竞赛,怎么就让这群年轻人变化这么大?

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用?这要从一场AI竞赛说起......

陈怡然、刘学等多位华人学者当选,ACM SIG新任主席名单出炉

近日,ACM SIG 新一届选举结果出炉,多位华人学者当选SIG主席。

京东云发布618十大技术,意在带动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6月15日,以“解码京东618:京东云发布十大技术应用趋势”为主题的媒体沙龙在京东举办,这也是京东集团统合云、零售、物流多方618技术团队首次全面解密亿级消费洪峰、全供应链最复杂场景背后的技术图景。活动现场,京东零售逐层揭开了库存周转31.2天,这一世界级数字背后的奥秘,并由京东物流“接力”分享了如何通过一体化供应链实现全国超200座城市分钟级送达的过程,展示了商品从零售到物流,最后送至消费者手中的全链路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京东618的技术基石,京东云全面展现了在面对亿级流量洪峰下,通过“以练为战,以战促练”已形成

2021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单出炉,杨强、张大鹏、刘学等多位华人入选

加拿大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名单。

「导师要我的论文和别人共同一作」,Nature揭露论文署名乱象:没贡献为啥要署名?

在科研界,论文署名以及顺序一直是研究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署名排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与争议。近日,《Nature》 对论文署名问题进行了调查,指出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并希望能够创建一个公平的论文个人贡献评价系统。

有人总结了70多个Python精选项目:再也不用去GitHub、Reddit大海捞针了

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比较好的方式是听人讲课吗?还是自己钻研书本?都算是。但阅读项目和亲手实现项目绝对是进步最快的方式。

ICCV 2021审稿结果出炉,有人已总结出了一份Rebuttal写作指南

又一个计算机视觉顶会通过了审稿阶段。论文评分是这样,想好怎么 rebuttal 了吗?

入门迁移学习,跟着知乎大V王晋东的这个火热开源项目来学习(赠书)

如何从方法层面对现有的迁移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可以在方法和应用层面使迁移学习迈向新的高度?

神经网络debug太难了,这里有六个实用技巧

神经网络的 debug 过程着实不容易,这里是一些有所帮助的 tips。

NUS研究团队开发自动化药物生产新技术,「自动化多步合成」成可能

发现和开发用于治疗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适合药物小分子的自动化生产方法,为传统化学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法可能用于通常通过手动工艺生产的分子,从而减少所需的人力。取得这一技术突破的研究小组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Wu Jie 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Saif A. Khan领导。Liu Chenguang博士(左)和Wu Jie助理教授(右)。(来源:NUS)NUS团队演示了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分子prexersat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