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揭秘 RAG:为什么说它是让大语言模型(LLM)更聪明的秘密武器?

作者:用户007
2025-04-25 10:03
现在人工智能(AI)很火,尤其是像 ChatGPT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LLM),它们能聊天、写文章、写代码,感觉无所不能。 但有时候,它们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信息过时了,或者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叫“幻觉”),或者你问它一些你们公司内部的事情,它就完全不知道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叫做RAG。

现在人工智能(AI)很火,尤其是像 ChatGPT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LLM),它们能聊天、写文章、写代码,感觉无所不能。但有时候,它们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信息过时了,或者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叫“幻觉”),或者你问它一些你们公司内部的事情,它就完全不知道了。

揭秘 RAG:为什么说它是让大语言模型(LLM)更聪明的秘密武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叫做RAG。

一、咱们先聊聊,为啥需要RAG?

想象一下,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学生,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训练数据),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但是:

  • 知识有“保质期”:它学习的知识是截止到某个时间点的。比如,你问它昨天发生的新闻,或者最新的科技进展,它可能就不知道了,因为它“毕业”之后就没再学新东西。
  • 可能会“瞎编”:有时候遇到它不太确定的问题,为了不冷场,它可能会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推测”或“编造”一个看起来很像真的答案。这就是所谓的“幻觉”。
  • 不知道“内部信息”:你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项目资料、最新的销售数据等等,这些没有公开在网上的信息,它肯定不知道。

RAG 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生的。

二、那RAG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RAG 的英文全称是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中文可以叫做 “检索增强生成”。

咱们把它拆开看:

  • Retrieval (检索):就像我们遇到不知道的问题,会去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或者翻书查找资料一样,这一步就是让 AI 去一个外部的知识库里把相关的、最新的信息找出来。
  • Augmented (增强):就是把找到的这些信息,补充给那个聪明的 AI。
  • Generation (生成):最后,AI 结合它自己本来就知道的知识和刚刚从外部找到的新信息,生成一个更靠谱、更准确、更新的答案给你。

简单打个比方:

  • 没有 RAG 的 AI,就像一个只靠记忆答题的学生,虽然博学,但信息可能过时,也可能记错。
  • 有了 RAG 的 AI,就像一个开卷考试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它被允许先去查阅指定的最新资料(检索),然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查到的资料,写出答案(增强生成)。这样一来,答案自然就更准确、更与时俱进了。

三、RAG是咋工作的?原理大揭秘

RAG 的工作流程其实挺符合咱们解决问题的直觉,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搞明白你想问啥(问题处理)

当你向 RAG 系统提问时(比如输入:“我们公司最新的报销政策是什么?”),系统首先会分析你的问题,理解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有时候它还会稍微改写一下你的问题,让后面的搜索更有效率。

第二步:大海捞针找资料(信息检索)

这是 RAG 的核心之一。系统会拿着你的问题(或者处理过的问题),去一个指定的知识库里搜索相关信息。

(1) 知识库是啥? 这个知识库可不是 AI 原来训练时的那个“大脑”,而是外部挂载的。它可以是:

  • 互联网上的海量网页(像搜索引擎一样)
  • 一个公司内部的文件集合(比如 Word 文档、PDF、数据库)
  • 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文献库(比如医学、法律)

(2) 怎么找? 它不是简单地做关键词匹配。通常,系统会把你的问题和知识库里的文档都转换成一种叫做“向量”(Vector Embeddings)的数学表示。这种表示能捕捉语义信息(意思)。然后,系统会计算你的问题向量和知识库里每个文档(或文档片段)向量的相似度,找出那些在意思上最接近你问题的文档片段。就好比,它要找的不是字面完全一样的内容,而是谈论同一个话题的内容。

(3) 找到啥? 它会挑出几个最相关的文档片段(Chunks),作为回答问题的“参考资料”。

第三步:结合信息,聪明作答(增强生成)

这是 RAG 的另一半核心。现在,系统把两样东西一起交给那个聪明的大语言模型(LLM):

  • 你最初的问题。
  • 第二步找到的相关信息片段(就是那些“参考资料”)。

然后,系统会给 LLM 一个指令,大概意思是:“嘿,根据你自己的知识,并重点参考我给你的这些资料,回答用户的问题。”

LLM 就像拿到“开卷考试”的“小抄”一样,它会阅读这些新鲜、具体的资料,然后结合自己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生成一个既流畅自然,又信息准确、基于事实的答案。

这个最终答案,就因为它结合了外部检索到的最新或特定信息,所以比单纯靠 LLM “回忆”出来的答案要靠谱得多。

四、RAG有啥好处?为啥这么火?

  • 答案更准确、更新:能利用最新的外部信息,解决了 LLM 知识陈旧的问题。
  • 减少胡说八道:因为答案是基于检索到的事实生成的,大大降低了 AI “幻觉”的概率。
  • 知识可定制:可以接入特定领域的知识库(比如公司内部文档、行业报告),让 AI 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
  • 可溯源:很多 RAG 系统能告诉你答案是参考了哪些文档生成的,方便你核实信息来源。
  • 成本效益高:相比于用新数据从头重新训练一个巨大的 LLM 模型(非常昂贵且耗时),只更新外部知识库要便宜和快捷得多。

五、RAG有没有缺点或挑战?

当然,RAG 也不是完美的:

  • 检索质量是关键:如果第一步“找资料”没找对,或者找到的是错误信息,那么最终的答案也可能出错(垃圾进,垃圾出)。如何提高检索的精准度是个挑战。
  • 整合可能不顺畅:有时候,LLM 可能没完全理解或者没很好地利用检索到的信息,导致答案有点生硬或者没有完全回答问题。
  • 速度问题:因为多了“检索”这一步,RAG 系统回答问题通常会比纯 LLM 慢一点点。
  • 系统复杂性:搭建一个高效的 RAG 系统,需要处理好检索、生成两个环节的协同,技术上有一定复杂度。

六、举个栗子,感受一下

假设你问一个聊天机器人:“给我总结一下咱们项目组上周的会议纪要。”

(1) 没有 RAG 的机器人:很可能会说:“对不起,我没有访问你们项目组会议纪要的权限。” 或者根据网上找到的通用会议纪要模板瞎编一个。

(2) 有 RAG 的机器人(接入了公司内部文档系统):

  • 它会去公司的文档系统里检索“项目组 上周 会议纪要”。
  • 找到相关的会议纪要文档。
  • 把找到的纪要内容喂给 LLM。
  • LLM阅读纪要,并生成一个简洁的总结给你。

看,这样是不是就实用多了?

七、总结一下

简单来说,RAG 就是给聪明但可能信息滞后或“爱瞎猜”的大语言模型(LLM)配上了一个强大的外部搜索引擎和资料库。

RAG = 智能检索 (找对、找全资料) + 智能生成 (用好资料、说人话)

它让 AI 在回答问题前,先做“功课”(检索),再结合“功课”和自己的知识来回答,使得答案更准确、更可靠、更与时俱进,还能利用私有或特定领域的知识。这使得 AI 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变得更加强大和值得信赖。

相关资讯

RAG(一)RAG开山之作:知识密集型NLP任务的“新范式”

在AI应用爆发的时代,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正逐渐成为AI 2.0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它通过将信息检索与文本生成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生成模型在知识覆盖和回答准确性上的瓶颈。 不仅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和可靠性,还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可解释性。
3/3/2025 11:41:11 AM
Glodma

AMD发布GAIA开源项目 助力本地大语言模型高效运行

近日,AMD 宣布推出一款名为 GAIA 的开源应用,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本地化的方式来运行大语言模型(LLM)。 目前,该应用已支持 Windows 平台,特别为锐龙 AI300系列处理器进行了优化,充分发挥了这些处理器在 AI 任务中的优势。 GAIA 是一个生成式 AI 应用,用户可以在个人电脑上私密地运行 LLM,确保数据隐私。
3/24/2025 9:40:00 AM
AI在线

构建一个完全本地的语音激活的实用RAG系统

译者 | 布加迪审校 | 重楼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RAG系统并使其完全由语音激活。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将外部知识用于额外上下文以馈入到大语言模型(LLM),从而提高模型准确性和相关性的技术。 这是一种比不断微调模型可靠得多的方法,可以改善生成式AI的结果。
2/24/2025 8:39:08 AM
布加迪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