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AI 大模型仍需“大力出奇迹”、提升算力枢纽利用率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19 日在 2024 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大模型的发展仍然需要“大力出奇迹”,多措并举提升对物理世界的模拟能力。算力、数据等是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据AI在线此前报道,中国信通院 7 月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 810 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 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邬贺铨院士指出,中国已建的算力枢纽的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集约优化可解决目前对算力的需求。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19 日在 2024 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大模型的发展仍然需要“大力出奇迹”,多措并举提升对物理世界的模拟能力。

算力、数据等是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据AI在线此前报道,中国信通院 7 月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 810 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 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邬贺铨院士指出,中国已建的算力枢纽的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集约优化可解决目前对算力的需求。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潜能,但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需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数据流通和应用。

邬贺铨院士表示,大模型领域存在规模化定律,模型参数量、数据集大小,以及用于训练的算力规模三因素同时放大才有最佳效果,当不受其他两个因素的制约时,大模型性能与单个因素都有幂律关系,仍然需要“大力出奇迹”。

相关资讯

腾讯科技Hi Tech Day暨2023数字开物大会:智能涌现将通往无数的未来

腾讯科技讯 12月14日,以“智能涌现 数开万物”为主题的腾讯科技Hi Tech Day暨2023数字开物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腾讯科技邀请知名院士、知名经济学家、知名大学教授、研究院院长、产业大咖、互联网大厂高管、知名科技领域头部企业高管、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管等共话AI趋势。大会开场,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发表主办方致辞。她回顾了2023年新技术的涌现发展,并提出如何让这些新技术打开真正的产业变革之门,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的思考。黄晨霞表示,在应用落地的路上,我们要厘清大模型的基础还有哪些卡点、AI

小模型也能玩转RAG!性能仅降1%,存储省75%,边缘设备轻松跑

检索增强生成(RAG)虽好,但一直面临着资源消耗大、部署复杂等技术壁垒。 近日,香港大学黄超教授团队提出MiniRAG,成功将RAG技术的应用门槛降至1.5B参数规模,实现了算力需求的大幅降低。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为边缘计算设备注入新活力,更开启了基于小模型轻量级RAG的探索。

青岛:力争到 2026 年全市算力总规模达 12EFLOPS,存储总量达 10EB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6 月 7 日印发了《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 年)》。IT之家汇总《方案》所提出的目标如下:到 2026 年,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规模持续扩大、生态加速形成、赋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明显,国内外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进一步加强,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 N 个行业大模型和 X 个重点应用场景的“1 N X”海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