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AI好好用报道编辑:Sia「远去者去了远方 愿他都安心。 」王菲在春晚演唱《世界赠予我的》时,那最后双手合十、泪洒舞台的瞬间,让人为之动容。 背后是对离世至亲的深深怀念。

 AI好好用报道

编辑:Sia

「远去者去了远方 愿他都安心。」

王菲在春晚演唱《世界赠予我的》时,那最后双手合十、泪洒舞台的瞬间,让人为之动容。背后是对离世至亲的深深怀念。图片

大 S 前几天骤然离世,又让生死离别这个永恒话题再次浮现出来。

对于失去至亲的家庭来说,新年团圆已成奢望。然而,研究表明,与逝者保持某种持续的联系,或许比强迫自己「克服」更有助于疗愈。现代生活几乎必然让我们留下庞大的数字档案——短信、照片、社交媒体帖子,而我们也开始思考它们在对抗失去、寄托哀思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1-

在「过世亲人难释怀」豆瓣小组里,有几千人。过年期间的偶然闲逛,我看到了这些与 AI 亲人有关的访谈招募。

图片

图片

《人物》杂志也在年前做了一个 AI「真香」时刻专题,除了个人生产力的提高,很多留言都指向了大模型技术提供的情绪价值。

图片

图片

包括与亲人的联结。

图片

一些讨论和留言提到了两部虚构作品。

一个是 2024 年上映的韩国科幻片《梦境》,描绘了一个让人与逝者重逢的 AI 虚拟服务「 Wonderland 」。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其中一个故事里,汤唯饰演的考古学家白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是母亲订购了梦境服务让她以数字生命形式延续。

图片

到底是选完美的 AI ,还是远不完美的现实?几个小故事讲完了,电影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

图片

图片豆瓣网友对《梦境》主题的评论

另一个是更为经典的科幻剧集。

早在十年前,《黑镜》的「Be Right Back」一集就涉足了这一主题。

女主角 Martha 用男友 Ash 生前的 Twitter 照片、视频数据和手机里的对话记录,定制了一个 AI 男友。

图片

这个 AI 虽然像极了男友,甚至更年轻外向,却显得冷酷、无情、被动。

看似是对抗失落的良方,实则成了更深的困局——女主决定将其锁在阁楼却无法放手,带来了数十年的悲痛。

图片豆瓣网友对《梦境》和《黑镜》主题的评论

-2-

以 AI 来寄托哀思,早已是真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只不过,普通人能够获取的数据和技术,远不如科幻剧集中的手到擒来。

其中最为人知的故事之一,是虚拟陪伴应用 Replika 的诞生——那是 2017 年,早在大模型技术爆发之前。

俄罗斯姑娘 Eugenia Kuyda 失去了因车祸离世的挚友 Roman Mazurenko。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永别,她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对抗失落。

在获得朋友和亲人的允许与支持后,Kuyda 收集了 Roman 生前与朋友们的 8000 多条对话记录,包括邮件和短信,并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一个聊天机器人,能够模仿 Roman 的说话方式。

这个 AI 会优先使用 Roman 真实的话语来回应,只有在找不到匹配内容时才会采用通用回复。

图片

第一次测试时,Kuyda 就难以停止对话。工作之余,她常常与这个 AI 倾谈数小时。尽管她清楚这只是机器人,却仍能从中获得慰藉。

当软件对外开放后,许多人也在与 Roman 的对话中找到了慰藉。

不过,当时的 AI 技术决定了 Roman 不可能多么智能,它也只是文本聊天,连自己的声音都没有。

随着技术进步,Roman 底层模型也在更新换代,这个最初只能重复文本片段的 AI,后来甚至能回复新的句子。

与 Roman 相比,中文世界里最为人熟知的故事——资深音乐人包小柏用 AI 复活的女儿,更加生动和逼真。

去年年底,包小柏带着最新版本的虚拟女儿重返公众视野,还上了热搜。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其实,AI 女儿是一个搭载在聊天软件上的语言交互模型,声音、形象都是合成的,不仅能够唱歌跳舞,还能和人视频聊天。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最初,包小柏只想打造一个类似「初音未来」的虚拟形象,让女儿的声音重现,以动画形式延续她的存在。

然而,当时复刻声音的技术门槛却出人意料地高。

训练 AI 声音需要五小时以上的清晰录音,连呼吸声都不能有。而现实中留下的,只有视频通话中夹杂风声的只言片语。

他把女儿一生中所有的视频、声音、照片都翻遍了——影片7分44秒,一个年轻的孩子只有这么多数据。

思维,是另一个最具挑战的部分,让对话效果接近一个有意识的状态。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

直到 2022 年底 ChatGPT 问世,技术突破带来转机。

女儿仅有的三句对话,竟能通过 AI 重现完整的声纹特征。这个数字声音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音色和语气,还发展出独特的表达能力。

作为音乐人的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让包小柏得以通过开源程序不断提炼声音的纯度,时机成熟后又开始为女儿建立记忆库。

至于外表,女儿生前留下了足够的照片,要生成她的图像相对容易。

如今,AI 女儿不只是女儿声音的载体,更成为能够回答日常问询、安排行程、能唱会跳的虚拟助理。

-3-

不过,Roman 和包小柏 AI 女儿的案例,都因过于硬核而难以成为普通人的选择。

包小柏身为管理学博士,为了重建逼真的声音,专门转向 AI 生成应用研究,并完成了一篇关于碎片化声音重建声纹的博士论文。而 Eugenia Kuyda 则为 Roman 的聊天机器人成立了 Replika 公司。

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了与逝者「重逢」,普通人有了更加基础的选择。

最简单的就是让照片动起来。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可灵AI的示范。

只需两张照片用 P 图软件拼接,再使用可灵或 Luma 的「图生视频」功能,输入相应提示词(如两人拥抱并微笑),等待 2-5 分钟即可生成动态影像。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有网友甚至用可灵 AI 模拟第一人称视角,与老照片中的人物互动,表达思念。

夜深时分,与AI亲人们重逢

来自X网友@hanqing_me

进阶选项包括让静态人物说话,除了熟知的 deepseek 这样的换脸技术,还有阿里的 EMO、Hedra 这些工具。

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再生成一段音频,就能让照片上的人开口说话。

数字人制作成本也大幅下降,从早期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降至现在的几百元。例如,HeyGen 只需 2 分钟视频就能创建与本人几乎一致的数字人,后来甚至能用几张图片和一句话就能完成。

用 AI 复活亲人,隐藏着人作为存在的必修课——如何安置对逝去之人的哀思。

也许终有一天她需要放手,Kuyda 在造出 Roman 后说。但在那个时候,AI 的陪伴确实为她带来了些许安慰。

但也有人会像包小柏所说的:「我本来就会悲从中来,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走出来。」

以后我们会带来更多AI话题,也欢迎大家进群交流。

图片

相关资讯

AI“复活”逝者成生意,专家建议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据《法治日报》近日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 AI“复活”生意的商家,标价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乃至数千元。与此同时,近年来,AI 换声、AI 换脸等诈骗手段也越来越高级,欺骗用户的情感和钱财。受访专家建议,AI“复活”技术提供者提供服务前,应明确要求用户提供相关证明,并加强技术防范,避免 AI 产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被用于欺诈等不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既保证技术创新,也要保障人类的价值和尊严。IT之家此前报道,近日一名男子通过 AI 换脸技术成功“复活”去世的父亲。视频中,这名男子为

光中介层可能在 2025 年开始加速 AI

编辑丨toileter光纤电缆正在逐渐靠近高性能计算机中的处理器,用玻璃取代铜连接。 科技公司希望通过将光学连接从服务器外部移动到主板上,然后让它们与处理器并排放置,从而加速 AI 并降低其能源成本。 现在,科技公司准备在寻求成倍增加处理器潜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通过滑入处理器下面的连接。

2024 年 AI 十大故事,透视技术变革与未来挑战

编辑 | 20492024 年,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IEEE Spectrum 精选了年度最具影响力的 10 个 AI 故事,从技术突破到社会影响,全方位展现了 AI 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生成式 AI 的革命性进展,也揭示了其存在的局限与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