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AI+超材料双向突破,浙大综述揭示超材料研究进展,登Nature子刊

编辑 | 2049在电磁波调控的舞台上,超材料曾凭借其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打破了自然材料的物理限制,实现了负折射、隐身斗篷等奇异现象。 然而,当工程师试图将这类「魔法材料」应用于动态环境时,却发现传统超材料如同精密的机械手表 —— 虽能精准运行,却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 这种矛盾在自动驾驶、智能通信等实时场景中尤为突出,亟待新的技术范式突破。

AI病理助手来了!浙大OmniPT上岗,3秒锁定癌症病灶,准确率超95%

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我国面临病理诊断人才严重匮乏窘境。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如何借助 AI 赋能医生精准诊断,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成为当前世界病理学科的前沿热点。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视觉与语言模型融合的人机交互 AI 病理万能助手 - OmniPT,该模型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病理科进行临床应用验证,病理诊断技术进入了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新时代。

结构化表格也成模态!浙大TableGPT2开源,最强表格AI问世

当结构化数据也变成一个模态,哪家的大语言模型能脱颖而出呢? 现在正是多模态大模型的时代,图像、视频、音频、3D、甚至气象运动都在纷纷与大型语言模型的原生文本模态组合。 而浙江大学及其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的一个数十人团队也将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数仓、表格、json  等)视为了一种独立模态。

如何让细胞进行计算?国内四高校提出生物计算元器件设计全新方法,登Cell

编辑 | 萝卜皮作者 | 论文团队细胞犹如一台计算机,每时每秒都在接收、分析和处理来自环境中的不同信息:外界信息通过细胞内高度并行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以预定义的方式从「存储设备」(即 DNA)中读取信息(基因的表达)或写入指令(DNA 修饰和编辑),指导自身或周围细胞对环境信息做出响应。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利用生物体本身的计算能力,通过对生物体进行改造使之能够执行人类给定的计算任务,并由此开发出基于生物系统的新概念计算机都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热点问题。近期,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浙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