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fra
「鲶鱼」DeepSeek 正在搅动上下游
作者|朱可轩编辑|陈彩娴春节结束,DeepSeek 热度不减,而要说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留给科技圈的印象可能是“卷上加卷”,几乎无人不在热议分析着 DeepSeek 这条“鲶鱼”。 硅谷方面迎来了空前的危机感:开源的信徒们声量再度走高,甚至连 OpenAI 都在反思闭源的决策是否正确;低算力成本的新范式引发芯片巨头英伟达连锁反应,创下美股史上最大规模单日市值蒸发纪录;政府部门下场调查 DeepSeek 使用芯片的合规性......在海外对 DeepSeek 评价褒贬不一的同时,国内也迎来了空前繁荣。 DeepSeek 发布 R1 模型后上线的 APP 接到泼天流量,初步验证了应用端增长将会拉动整个 AI 生态发展。
当大模型升级速度变缓,AI Infra 创业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者丨朱可轩编辑丨陈彩娴时至今日,如果说清华系撑起了中国大模型创业的半壁江山,那 AI Infra 这条赛道绝对是清华系「上阵师徒兵」的又一波创业豪赌:媒体所实验室孵化的清昴智能、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牵头的清程极智、NICS-EFC 实验室孕育出的无问芯穹......AI Infra 赛道的明星创企几乎都来自清华各大实验室,而硅基流动和潞晨科技的创始人袁进辉和尤洋也均属「清华代表队」。 当前,在这层创业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明确,主要就是面向上下游,把各类模型同芯片深度适配,一方面减少算力资源闲置现象,另一方面则实现模型应用的提速降本。 不过,作为中间层,模型、应用和硬件层正处在瞬息万变之间,这意味着 AI Infra 的突破方向也在随之调整,值此之际,该方向的创业也不断面临质疑和些许阵痛,例如:创业公司做 MaaS 平台会不会面临压力?
零一万物以“Infra+模型+应用”三体布局 ToB:以数字人、AI Infra 解决方案智赋企业数智化增长
11 月 6 日,继 10 月中旬发布全球 SOTA 的新旗舰模型 Yi-Lightning 之后,零一万物首度对外披露了基于 Yi 模型构建的一整套大模型 ToB 解决方案。 基于“Infra 大模型 应用”三位一体战略,零一万物在模型训练、AI Infra 以及应用开发等多个领域积累了成熟的能力,并在自身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依托这些能力,零一万物已经为政企客户打造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涵盖从 AI Infra 到模型,再到应用落地的全过程。
清程极智 CEO 汤雄超:训推一体机并非 AI Infra 的未来
早在超算时代,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便一直是解决算力需求相关软件问题的行家。 “目前 AI Infra 赛道几家国内厂商中,只有我们有过十万台服务器的超大规模国产算力集群的使用和调优经验。 ”汤雄超向 AI 科技评论介绍道。
潞晨科技尤洋:300 亿市值的野心之上,我在做哪些选择?
作者|朱可轩编辑|陈彩娴 作为2020年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在Google Scholar上引用次数最高的博士毕业生,尤洋曾被 UC Berkeley提名为AC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候选人(81名UC Berkeley EECS 2020博士毕业生中选2人)。 同时,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 35 岁以下在 4 个顶会(AAAI, ACL, IPDPS, ICPP)上以领导者的身份(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获得 Best Paper/Distinguished Paper 的人。 2021 年 7月,尤洋创立潞晨科技,转眼间,已经走进第三个年头。
硅基向左,潞晨向右
如果将大模型应用开发比做“淘金”,那么构建大模型基座所必需的算力和工具体系,则是不可或缺的“铲子”。 俗话说,淘金先富卖铲人,谁都想在这场 AI 浪潮中“分一杯羹”,不光巨头在争当“卖铲人”,也有不少创业公司从中发现了新的机遇。 其中,在加速计算赛道,袁进辉带领的硅基流动与尤洋创办的潞晨科技可谓典型代表,在他们之外,国内早期能做出分布式系统的团队并不多。
3Cap 王康曼:我为什么投资 Cerebras Systems?
访谈 | 陈彩娴撰文丨朱可轩、赖文昕编辑丨陈彩娴本月初,美国知名 AI 芯片创业公司 Cerebras Systems 官宣,其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提交了一份有关其普通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表格 S-1 登记声明草案——这一声明,进一步证实了外界对其今年计划上市的猜想。 Cerebras Systems 成立于 2015 年,创始人是 Andrew Feldman,是一家以打破英伟达垄断为目标的美国 AI 芯片创业公司。 它们为业内熟知的标签有二:一是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从最初的 WSE-1到今年新发布的 WSE-3 均体量庞大;二是曾在 2018 年 D 轮获得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注资。
独家|硅基流动新增两位联创,主打商业化
AI 科技评论独家获悉,AGI 基建赛道明星创企硅基流动近日新增两位联合创始人——张实、曾华,负责硅基流动的商业化战略、业务运营与管理。 今年元旦刚过的第二天,2024 年 1 月 2 日,袁进辉在朋友圈官宣其在离开光年之外后的二次创业:继一流科技(OneFlow)后,袁进辉再创业,创办了硅基流动(SilliconFlow)。 其中,“硅基”指芯片,而“流动”的一层意思是软件,软件让芯片的算力流动起来,与袁进辉原先的“OneFlow”遥相呼应。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