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基地启用仪式顺利举办

1月3日,上海市“人工智能 ”行动推进大会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基地启用仪式在西岸大剧院隆重举办。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市各委办局领导出席仪式。 徐汇区各委办局相关负责同事出席。

1月3日,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基地启用仪式在西岸大剧院隆重举办。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市各委办局领导出席仪式。徐汇区各委办局相关负责同事出席。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指导,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西岸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承办。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共同启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同时向全球启动人工智能主题展览、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培训、金砖国家产业生态智库网络与开放课题三大核心项目征集和招募。

图片金砖中心启动照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为活动致辞,他表示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国家重要部署,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政策供给更加完善、产业集聚更加突出、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发展之势。徐汇区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变革趋势和产业风口,构建了“一核引领、三圈辐射、多点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格局。未来上海将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合作伙伴,会同各方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

图片庄木弟致辞照片

会上,徐汇区推进“人工智能+”十大行动正式发布。模型能力跃升、创新策源突破、场景应用牵引、孵育范式升级、产业集群倍增、空间布局优化、资本矩阵扩容、未来人才汇聚、产业生态赋能和国际开放链接十大行动将成为徐汇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有力抓手。

图片十大行动发布照片

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正式发布,推动“人工智能+”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的应用落地,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共促产业生态发展。

图片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发布照片

“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包括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系统、模塑申城语料普惠计划、大模型评测与验证平台、“百人百项”青年科学家计划和上海国投-徐汇融资服务中心,着力降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成本,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图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照片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上海发布《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22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到2025年底,上海将着力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打造具有技术颠覆性和全球产业带动性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相关资讯

一图读懂《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模塑申城内容有哪些? 一图梳理。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张亚勤、张宏江在聊什么

“我们打造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时,更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同时拥有动手能力、喜欢搭系统的人才……诞生至今,智源一直肩负着三项重要任务:一是构筑一个社区。二是打造一个真正适合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平台。三是专注于一些可能产生原始创新与长期影响的领域。”张宏江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在AIR,所有人的工作目标,是确定我们的研究和技术能够对产业有影响力, 或者赋能现有产业,或者孵化新的企业。在数据和AI的世界里, 研究员和工程师的界限更加模糊, 因此我们会跟拥有大量数据和真实场景的企业合作。”张亚勤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 4000 家,去年 AI 核心产业规模达 5784 亿元

IT之家从央视新闻获悉,2024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今天在天津举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 2024》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4000 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我国立足自主创新,已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对重塑工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效应正逐渐显现。2023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 5784 亿元,增速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