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x紧盯底层模型加速迭代,旗下海螺AI访问量全球居首

DeepSeek的走红,如同一颗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能量,瞬间照亮了中国的AI星系。 在上海人工智能的群星中,稀宇科技(MiniMax)是颇为亮眼的那一颗。 DeepSeek以文字见长,MiniMax则在文本、视频、语音多模态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DeepSeek的走红,如同一颗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能量,瞬间照亮了中国的AI星系。在上海人工智能的群星中,稀宇科技(MiniMax)是颇为亮眼的那一颗。

MiniMax紧盯底层模型加速迭代,旗下海螺AI访问量全球居首

DeepSeek以文字见长,MiniMax则在文本、视频、语音多模态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今年1月的全球AI视频产品榜中,MiniMax旗下海螺AI视频网站全球访问量位居榜首。截至2月上旬,MiniMax以每日生成数百万条视频占据全球第一宝座,每日生成语音量位居国内前二,文本处理量也位居国内前列。在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这家上海公司如何一步步提升竞争位次,在细分赛道超越顶尖同行?

用一张照片“拍”出电影

用人工智能生成视频,是许多人乐于尝试的应用。但AI的技术缺陷也引来很多吐槽:“上一段视频中生成的是张三,下一段视频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让两段视频的主角变成同一人。”人物角色一致性的难题,让AI难以制作出同一人物角色、不同故事情节的短片,大大限制了AI生成视频的应用场景。直到今年1月MiniMax发布最新视频模型,将这一难题彻底化解。用户只需提供1张人物的正面照片,不论生成多少段风格迥异的视频,主角都是这个人。这让网友惊呼,一张照片就能做电影,这不是梦!在创业过程中,MiniMax始终坚持技术驱动。动态视频中如何保持人物面部多角度的真实度和稳定性,如何保持人物角色高度一致……痛点就是MiniMax攻关的重点。开发团队进行了大量技术探索,比选不同的技术路径,最后开发出S2V模型——只需传统方案1%的输入量和计算成本,“上传1张图片”的效果就足够好。在3年多时间里,一次次迭代升级,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主体参考等功能持续优化。这些创新,让海螺AI视频在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使用量反超OpenAI的Sora,用户分布在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在文生语音等功能上,MiniMax也走出了差异化路线。网友发现,MiniMax的语音功能竟然带有情绪调节和效果器功能,AI生成的语音可以带上开心、难过、生气等情绪,这一创新让有声书和广播剧的生产力大幅提升。“通用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流量变化,而是计算范式的颠覆式创新,将会引领生产力、社会分工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说。

画自己的图纸建造大厦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铁三角”。MiniMax创立之初,算力和数据十分有限,唯一选择就是在算法上求突破。从2023年夏天开始,公司将80%的算力与研发资源投入底层架构研发,这在外人看来就像一场豪赌。“我们在工程上遇到的很多问题,源于一片漆黑的未知。”公司技术团队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一次次试错,持续进行摸索。 下转 3版(上接第1版)一年后,公司成功推出国内首个基于MoE架构的模型,研发人员又向“注意力机制”难题发起冲击。今年1月,大规模实现线性注意力机制的MiniMax-01模型诞生。这是中国公司首次突破传统Transformer架构,并逐渐为行业广泛认可。

MiniMax紧盯底层模型加速迭代,旗下海螺AI访问量全球居首

“底层模型能力是决定大模型应用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MiniMax副总裁刘华告诉记者,虽然照着现成的图纸盖楼相对容易,但图纸的不足也会限制楼房的高度。我们选择用自己的图纸构筑大厦,一开始或许慢一些,但希望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底层架构如同AI“新基建”,MiniMax-01模型突破了长文本处理瓶颈,可高效处理最长400万token(词元)的上下文。在工业领域,该模型可以快速解析百万字设备日志,辅助故障诊断;在医疗场景,它可连续跟踪患者数年病历,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最近两年,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国际国内AI行业都在白热化竞争。底层模型一次重大迭代对产品带来的优化效果,会远超在工程实现层面对产品进行“雕花”。这也是MiniMax始终紧盯模型本身,加速迭代升级的重要原因。

借助上海优势加快发展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孵化的代表性企业,MiniMax的成长离不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和基因。上海汇聚了全球顶尖的AI人才,大量富有热情的年轻人才,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在MiniMax上海总部大楼,研发人员持续增多。2023年6月,还只是一层楼坐了半个楼面,后来很快坐满两层楼。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看,成功的模型,就脱胎于科学的做事方法、数百人技术团队的有效组织、坦诚扎实的研发文化。不久前,上海推出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在算力、场景、数据、人才方面推出一批有力举措。上海还积极推动大模型企业与场景企业对接。以MiniMax为例,他们与小红书合作打造生成式智能搜索,与阅文集团合作将数千本小说变成超自然、高保真的有声书等,通过相互赋能实现更快发展。闫俊杰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事,不是当前做得怎么样,而是技术进化的速度。”一如多年前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民营科技企业展现出独特价值,那就是以技术驱动实现快速发展,以灵活机制捕捉前沿趋势,以务实创新解决产业痛点。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350家。仅“模速空间”及周边,就已聚集255家大模型企业和34个备案大模型。上海的AI宇宙正在加速壮大,更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正在续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