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周,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的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议。这款凭借“低成本、高性能”迅速抢占市场的AI工具,不仅一度超越ChatGPT登顶美国应用下载榜,还导致多国科技股震荡下跌。
然而,其“高光时刻”很快被多国的禁令与限制措施打破——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日本等国相继以“国家安全”“数据隐私风险”为由,禁止或限制DeepSeek在政府及企业中的使用。
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成为首个禁止政府设备使用DeepSeek的地区,国会甚至提出法案,将使用DeepSeek定性为“犯罪”,最高可判20年监禁。
意大利则要求DeepSeek下架应用商店,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删除已安装内容,韩国多个部门以“敏感信息泄露风险”为由全面屏蔽访问。
图片
外交部回应:反对科技问题政治化
面对多国针对DeepSeek的禁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未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法形式采集或存储数据。中方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并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一回应直指问题的核心——部分国家以“安全”之名行“遏制”之实。郭嘉昆的发言传递了两层信号:
- 中国坚守数据安全底线:中国已通过《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构建了严格的数据治理框架,企业需在法律范围内运营。
- 反对“双标”式打压:若以“国家安全”为由随意限制他国技术,实则是对全球化科技合作的破坏。
DeepSeek为何触动全球神经?
DeepSeek的争议不仅在于其技术能力,更在于其象征意义:
- 技术颠覆性: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接近人类水平的自然语言处理,直接威胁到欧美企业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
- 数据主权争夺:多国担忧其数据采集机制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流向中国。但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明确表示遵守各国法律,且数据存储本地化。
- 地缘政治映射:美国将DeepSeek与“斯普特尼克时刻”类比,认为其标志着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对西方优势的挑战。
市场与产业的双重震荡
禁令背后,全球资本市场和科技产业正经历剧烈波动:
- 美股受挫,A股狂飙:美国科技股因DeepSeek冲击股价暴跌,而中国A股“DeepSeek概念股”如青云科技、安恒信息等连续涨停,市场对中国AI产业链信心高涨。
- 企业站队分化:海外巨头如英伟达、亚马逊加速接入DeepSeek技术,而国内华为、京东、百度等企业则通过合作强化生态布局。
- 技术自主权博弈:多国禁令倒逼中国加速AI底层技术研发,国产芯片、算法框架等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超越对抗,寻找共存之路
DeepSeek的遭遇并非孤例。从华为5G到TikTok,中国科技企业屡屡成为地缘政治的“风暴眼”。
然而,历史证明,以封锁遏制技术进步终将徒劳——唯有通过对话建立互信、通过合作完善规则,才能实现科技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