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陷阱披上 DeepSeek 外衣:你看透"二次支付"背后的双倍收割了吗?

在 AI 浪潮中,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收藏多少课程,而在于保持独立判断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DeepSeek 付费群异军突起,我们还在重复李一舟式的狂欢吗? 去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刻,售卖 AI 课的“中国 AI 教父”李一舟陷入学历和虚假宣传争议,最后,他的课程被下架,今天这股热潮还在继续,仿佛是消费主义对技术革命的异化。

在 AI 浪潮中,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收藏多少课程,而在于保持独立判断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DeepSeek 付费群异军突起,我们还在重复李一舟式的狂欢吗?

去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刻,售卖 AI 课的“中国 AI 教父”李一舟陷入学历和虚假宣传争议,最后,他的课程被下架,今天这股热潮还在继续,仿佛是消费主义对技术革命的异化。

imgimg

总结,他的核心套路无非是以下 3 个点:

  1. 信息差套利:利用大众对 AI 技术的认知盲区,将众多公开的 AI 工具和操作指南包装成高价课程;套用开源模型充当其核心技术等等
  2. 制造知识焦虑:焦虑制造公式 = 权威背书(清华博士)+ 恐惧渲染(不用AI被淘汰)x 即时反馈(7 天接单承诺)
  3. 系统性收割设计:采用「 AI 低价课引流+私域转化」模式。先用 199 元课程筛选用户,再通过社群话术推销 1980 元进阶课,最终引导至月费399元的「一舟智能」会员体系,形成层层收割闭环。有学员计算,若持续使用其工具,年付费可达 5000 元,远超课程本身价格。

再看看,你加入的 DeepSeek 搞钱社群一样吗?(利用消费主义+制造科技焦虑)

当然,我也不是想浇灭大家想要真正学习 DeepSeek 的热情。

这几天,李诞(“反焦虑内卷达人),他这几天在直播的时候说:“啥也不用学,真正的 AI 发展是傻瓜都能用,我们能做的只有…”。

其中不无道理,回想一下去年我们热衷的各种提示词工程,DeepSeek R1 一经推出,提示词“专家模式”就成为了过去式。汉字打印机、五笔输入法皆如此,ChatGPT 和 DeepSeek 的未来谁又能说得准。

我们每个人可以去体验和尝试 DeepSeek,体验它为什么好用,思考它为什么外国的团队开始注意到这个模型(而不是先推出的其他国产大模型)。但不必陷入知识和技术的怪圈,不学=落后、不买课=没学!新技术可以学,但是不是陷入焦虑陷阱的去学、被割韭菜式的去学。

谈完第一点,我还想谈谈关于“二次支付”的理论。

90% 的人还在这个消费陷阱里疯狂“烧钱”

  • 书架上,未翻开的书堆积如山;
  • 收藏夹内,吃灰的链接、干货攒了满满当当;
  • 衣柜里,双十一凑单的衣服还没穿过、囤积的好物永远静静躺着;
  • 健身房办的年卡、各大 APP 年卡还没用几次就已过期;
  • 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买的 9.9 元的课、199 的课还停留在目录……

各位是不是也常深陷上述这样的怪圈:书架上一堆未拆封的书,没时间精力阅读、理解,让书中知识为你所用。

知识付费时代,我们生怕落后,看到干货满满的课程就忍不住收藏购买,但报课不意味着能学到知识,你得安排时间学习、做笔记、完成作业、实践总结。

办卡时雄心壮志,想减肥健身变美。但生活一忙碌,借口就来了,去健身房次数越来越少。

钱不知不觉溜走,一次支付是完成了,却因为缺少二次支付始终没得到真正想要的价值。

这就像你以为抓住了财富的尾巴,却发现它只是个幻影,消失得无影无踪。著名作家毛姆曾说:“金钱就像第六感,没它,其他五感都发挥不好。”

二次支付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次支付理论(或称“两次支付理论”)是一个关于国外人总结的现象,主要强调商品或服务的真正价值实现需要消费者完成两次“支付”。以下是核心要点解析:

  1. 第一次支付:金钱购买 消费者通过货币换取商品的所有权,例如购买书籍、健身卡、课程、会员服务等。这一步是显性成本,容易被感知 。
  2. 第二次支付:时间与精力投入 真正的消费发生在消费者使用商品的过程中。例如,阅读书籍、坚持健身、学习使用付费工具等。若缺乏第二次支付,第一次支付的成本将沦为浪费。

当你明白这个“二次支付”理论,你会发现,掏钱付款那瞬间是最简单的事情,而后续购买商品或服务后,为让其发挥价值而投入的额外成本,涵盖时间、精力和后续金钱才是最难得。但实际上,消费的真正意义在于使用,而不是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被眼前低价诱惑的飞蛾,盲目扑上去,却没考虑到隐藏的“二次支付”成本,最终陷入浪费钱、时间和精力的恶性循环。

如何跳出“二次支付”陷阱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二次支付”陷阱,不再盲目浪费钱呢?

首先,购买前想清楚是否真需要这个商品或服务。问问自己,买了会花时间精力使用吗?能带来实际价值吗?比如看到打折书,先想自己是否真感兴趣、近期有无时间阅读。要是答案是否定的,就别轻易出手。就像巴菲特说的:“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消费浪潮中,我们要冷静思考,不被表面的低价冲昏头脑。

其次,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对于课程、健身卡等需长期投入的服务,先从短期课程或体验卡开始,看看能否坚持,再决定是否长期投入。这就好比我们要先试水,再决定是否畅游,避免一头扎进消费的深渊。

最后,学会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要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 买了商品或服务后,尽快将其利用起来,发挥最大价值。
  • 买书后制定阅读计划,每天抽时间读;
  • 报课后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

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我们把时间精力专注在有价值的消费上,才能收获真正的回报。

所有人都在教你用 DeepSeek 赚钱时,卖铲子的早已盆满钵满

警惕 AI 时代的"二次支付"升级版

imgimg

当 598 元的“DeepSeek 搞钱秘籍”实为官网免费提示词,当 1999 元的训练营三分之二时间在兜售工具,宣传赚钱之道。

我们支付的不仅是课程费,更要为辨别真伪消耗认知资源,为无效学习承受机会成本。就像某高价课学员发现,所谓"AI炒股神器"实为低效接口,这恰是消费主义与科技焦虑媾和的新型陷阱。

  • 买 AI 课不学,是给焦虑交的数字化赎金
  • 这时代最贵的税,叫"我以为我能学会"
  • 真正的 AI 素养,不是报名多少课程,而是驯化工具的能力

总结

在 AI 浪潮中,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收藏多少课程,而在于保持独立判断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正如 OpenAI 研究者所言:「AI不应是恐惧的来源,而是理解的对象」 。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