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线 AI在线

大模型首次接入天文望远镜:“星语 3.0”发布,基于阿里通义千问

作者:汪淼
2024-04-15 06:43
4 月 14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 ——“星语 3.0”。“星语 3.0”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 —— Mini“司天”。据介绍,随着望远镜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控制大型望远镜阵列已成为当今天文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以往天文观测主要依赖观测助手和科研人员的配合。科研人员往往需要根据观测所在地气象情况修改观测计划,在观测室等待数据返回并实时分析数据,再根据结果修改观测计划。重要观测目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且难以同时控制多

4 月 14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 ——“星语 3.0”。

“星语 3.0”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 —— Mini“司天”。

图片

据介绍,随着望远镜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控制大型望远镜阵列已成为当今天文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以往天文观测主要依赖观测助手和科研人员的配合。科研人员往往需要根据观测所在地气象情况修改观测计划,在观测室等待数据返回并实时分析数据,再根据结果修改观测计划。重要观测目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且难以同时控制多个望远镜。

“星语 3.0”尝试解决这一难题,基于超 30 万专家订正数据完成训练。目前,“星语 3.0”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 ——Mini“司天”,可实现自主控制望远镜进行观测、分析观测结果,智能地给出下一步观测建议。

例如,当收到“观测某星体”的任务时,“星语 3.0”首先查询某星体的坐标信息,反馈给观测人员;当得到确认后,“星语 3.0”将按照观测人员输入的计划进行自动观测;单次曝光完成后,大模型将回收并处理数据,根据结果判断目标源的观测价值,推荐接下来的观测计划。

未来,星语大模型将接入国家天文台大型望远镜阵列“司天”(IT之家注:Mini“司天”即为“司天”的一部分)。

“司天”是我国天文学家面向时域天文学提出的国家级重大天文基础设施项目,至 2030 年米级望远镜数量预期达到 72 架,每晚产生约 140TB 处理后数据,成为全球巡天效率最高的项目。星语大模型的接入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观测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研究。

相关标签:

相关资讯

130亿光年:刚刚,NASA发布了宇宙最深处的影像

北京时间 7 月 12 日早晨,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全彩图像,这是深空天文台的一次重要时刻,标志着其进入科学研究第一年的开始。
7/12/2022 3:11:00 PM
机器之心

阿里通义千问 QwenQ-32B 上线 中科院科研项目大规模接入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其最新的开源大模型 —— 通义千问 QwenQ-32B,已在多个中科院科研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创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均已开始利用 QwenQ-32B 进行科研项目。
3/27/2025 5:56:00 PM
AI在线

提前预警平均6-7天,基于实时观测数据的时空信息转化学习的地震前兆预警

编辑 | 绿萝2023年9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组与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刘锐研究组合作的题为「Earthquake alerting based on spatial geodetic data by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9/8/2023 10:45:00 AM
Scienc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