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就对行业深度解析,并罗列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

这个春节,人形机器人火出圈了。宇树机器人上台扭秧歌,手绢转出残影,令人捧腹大笑。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同时,人形机器人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更多人开始关注并好奇:

这条赛道有哪些玩家?做出了怎样的成绩?

人形机器人,将会汇集成怎样规模的市场,未来走向何方?

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就对行业深度解析,并罗列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注:仅包含上市公司

这份名单里,有不少你熟悉的名字。

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

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图谱

报告由摩根士丹利联合全球分析师团队研究得出,名单中的公司,按照人形机器人的构造,被划分为三大类:

  • “大脑”(半导体 / 软件)供应商

  • “身体”(工业组件)供应商

  • “集成商”(整机制造)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据大摩统计,其中有 52% 的公司,已公开报道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而其余 48% 的公司,大摩认为,最终也很可能也参与。

在已确定参与的公司中,亚洲玩家占据 73%,中国公司占 56%;还有 77% 的集成商来自亚洲,以及 45% 来自中国。

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也是遥遥领先。

过去 5 年中,中国以 5688 项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牢牢占据第一宝座,远远超过排在后面的美国(1483 项)和日本(1195 项)。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大类别逐一了解。

22 家“大脑”类别公司

在机器人实现“类人自主”(包括训练和推理)的过程中,根据开发内容,可以分为软件类半导体类

先看软件 / AI 模型公司,可具体细分为三个方向: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基础模型类公司:为机器人实现“自主”构建至关重要的 Gen-AI 模型

他们主要通过大量真实和模拟数据进行广泛训练,允许机器人理解自然语言,学习和模仿人类动作,并能感知周遭动态环境。

数据科学与分析类负责开发软件,对机器人开发人员和用户而言,这种软件可以获取、分析在边缘设备上采集到的大量传感器数据。

模拟对于训练机器人模型至关重要,可以让机器人在部署之前,了解周围环境和用例。

相应的模拟和视觉软件类公司,主要开发用于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训练的数字孪生,或视觉数据捕获技术。

这三类公司的入选名单如下: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另一大类就是半导体公司,同样分为三种: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视觉半导体和计算半导体公司,主要生产机器人“大脑”的核心半导体,帮助机器人能够学习、感知、与周围环境互动。

视觉半导体安装在机器人身上,以便能够看清东西;而计算半导体可能会在机器人身上,用于实时 AI 处理,也可能会放在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基础模型或构建模拟

第三种公司,则主要生产所有必需的内存(DRAM、NAND 等)。

入选名单如下: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还有一部分公司,涉及半导体的设计和实际制造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64 家“身体”类别公司

“身体”类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行走、电力分配、传感或结构的组建。

按照不同“身体部位”,可以把这些公司的产品分为 6 类:

执行器、传感器、电池、模拟半导体、本体&布线&热管理、多元化自动化。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执行器,是将电能转换为线性或旋转运动的机械装置,其中的组件,我们会在后面讲到。

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电池,通常是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组,放在机器人身体内部。

传感器,对于人形机器人感知环境、收集数据不可或缺,类型主要包括摄像头与视觉传感器、雷达与激光雷达、检测磁场传感器,以及力与扭矩传感器。

还有模拟半导体,和传感器协同工作,用来调节温度、速度、位置、电力分配等,很多传感器在技术层面也属于一种模拟半导体。

部分公司则负责生产本体&布线&热管理组件,相当于掌管机器人的结构、供电分配和冷却

最后,还有一类公司比较全面,可以提供大多数必要组件,例如鸿海精密工业 / 富士康西门子等。

由于这一部分涉及的公司数量较多,我们只列出其中的中国公司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22 家集成商

集成商,是指目前正在制造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或者由于具备制造其他机器人、自动化平台方面能力,有合理的潜力去制造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

大摩表示,这些公司大多规模较大,并且拥有内部机器人业务;而较为“年轻”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目前大多还是私营企业。

按照不同的行业,这些公司可以分为 5 类:

  • 初创人形机器人公司

  • 传统机器人:传统机器人公司,是除初创公司外,最靠近人形机器人的一类玩家,在当前浪潮下,进军新领域也是顺水推舟。

  • 汽车行业:由于工程和制造存在可复用部分,目前有多家车企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

  • 消费电子:和车企类似,这些公司在规模制造、制造能力方面有丰富经验,并能利用内部人才,为机器人开发电子架构,因此制造(或可能制造)机器人。

  •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同样存在技术重叠,还可以有内部用例来降低长期成本。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综合来看,入选百强的中国企业,在 35 家左右,占比超过了三成

了解这些公司之后,我们回到人形机器人本身,来更深层次揭秘机器人的内部构造。

如何“解剖”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被 AI 赋予了像人一样的“思考和行动”。

一个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是由 AI 芯片和软件 —— 即操作系统、执行器、以及结构部件等关键部件构成。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先说说操作系统 —— 人形机器人最有价值的部分。

它由 AI +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支撑起机器人的“智商”,包含多模态感知、逻辑思维和运动控制三部分。

AI 芯片感知输入信息后,会经过逻辑思维生成指令,由运动控制系统接收,进而控制关节执行命令,同时向 AI 芯片进行实时反馈

随着 AI 算法的改进,操作系统还会逐渐增强以下功能:

可扩展性:现有 OEM 厂商集成的操作系统,大多是为某个系统或型号专门设计,改进的 AI 算法将不断增强通用性,向下游的不同应用中渗透。

精度:AI 算法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自主学习、任务优化,以及无监督模拟和测试,有效帮助机器人提高运动控制精度。

稳定性:当 AI 算法与多种高精度传感器集成时,可以处理大量的多维数据,提供更精细的数据分析,并通过早期识别异常,找出潜在故障,帮助操作系统提高稳定性。

接下来,就是组成人形机器人身体的硬件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或者说中央计算机,是一个系统级芯片(SoC),在驱动机器人时,用于处理所有硬件的输入 / 输出。

特斯拉的机器人举例,擎天柱采用的是特斯拉 FSD 软硬件。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而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主要是由执行器支撑系统组成。

完成动作的核心 —— 执行器,相当于人类的关节和肌肉,主要有线性或旋转两类。

机器人想要实现的自由度越高,需要的执行器就越多,目前正在开发的人形机器人,通常能够实现 16~60 个自由度

执行器的组件,包含螺丝、减速器、发动机、传感器、轴承和编码器等,具体功能如下: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有了“肌肉”,还需要“神经系统”控制动作,驱动器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目前的驱动系统,主要有电动、液压或气动驱动三种,其中,电动驱动精度更高、反应更迅速,正逐渐成为主流。

除此以外,人形机器人还需要“骨骼和皮囊”支撑,这就要用到结构性材料

目前的结构性材料,主要是由轻质材料 PEEK(聚醚醚酮)制成,不但可以降低能耗,还具有耐热、耐磨、耐辐射的特点。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选出几家人形机器人的硬件进行比较。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报告还有哪些信息?

也许在人形机器人以前,很少有人把“AI”“机器人”,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话题联系在一起。

但回顾历史,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相结合,似乎总能产生令科技圈巨震的威力。

比如迈克尔・法拉第,通过磁铁与闭合通电线圈的实验,把电和磁联系在一起。

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发现了物理物质属性与光之间,存在着从未想象过的联系:e=mc^2。

也比如现在,大语言模型生成式 AI 的发展,让智能体开始向与物理世界交互发展,具身智能的概念,蒙尘半个多世纪再度被提起,现在正以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载体,为机器人赋予“生机”。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机器人界的 ChatGPT 时刻降临 —— 或许现在该叫做 DeepSeek 时刻

OpenAI、软银、亚马逊、英伟达和微软…… 全球巨头都在争先恐后投资,为具身智能押注。

这种盛况,同样在中国上演。

援引报告数据,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公司,2024 年累计获得 74 笔融资,而今年第 1 个月就完成了 10 次交易。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中国市场融资活动次数

随着融资支持加码,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水涨船高,根据大摩的中国仿生人市场预测模型预计:

2030 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 120 亿人民币,销量达到 150 万台。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到 2035 年和 2050 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 2160 亿元和 60000 亿元,销量为 740 万台和 5900 万台。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预测

最后,对于报告中 35 家公司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按照当前市值进行大致梳理:

大摩具身智能机器人报告:35 家中国企业杀进全球人形机器人 100 强

以 2025.2.11 日收盘价核算

当然,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希望,也不仅仅是在这些上市公司手中,还有众多初创公司正在蓄势待发。超 20 家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获得了红杉中国、美团、百度、北汽等众多行业大佬支持。

截至 2024 年 7 月,已披露的数据中,智元机器人最新融资 10 亿元,估值约 70 亿元;银河通用最新融资 7 亿元,估值约 15 亿元……

我们总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汽车,或许将来有一天,这句话也会用在人形机器人身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有据无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