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20 个 80 后就有 1 人去世”系谣言,罪魁祸首可能是 AI

报道提到,大多数相关文章都号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然而其中的信息漏洞百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婷在一篇文章中也作出了反驳。

据“上海网络辟谣”公众号今日消息,最近有关“每 20 个 80 后就有 1 人去世”的消息在网上流传,这一信息为谣言,罪魁祸首可能是 AI。

报道提到,大多数相关文章都号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然而其中的信息漏洞百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婷在一篇文章中也作出了反驳。

图片

她提出,通过普查来计算死亡状况,理论上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利用每次普查公布的分年龄的人口数来计算。比如 80 后在 30-39 岁的存活比例,可以通过 1990 年普查 0-9 岁的总人口数 / 2020 年普查 30-39 岁的总人口数来获得。但存活比例转换成死亡率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和额外信息。

另一个方案是根据普查收集的死亡数据来推算死亡水平。每一次普查登记都会询问家庭户前一年家庭成员的死亡情况,以此统计前一年的死亡人数,再通过普查平均人口数的推算,计算人口死亡率。

通过公开统计数字计算后得出,虽然两种方法都有缺陷,但是都可以证明,80 后的存活状况是要好于 70 后的,而死亡率也要远低于 5.2% 这个数字

那么,这条假数据来自哪里呢,据李婷教授溯源,最初来源很可能是和 AI 的对话所得

图片

尽管 AI 对话后标注了数据存在局限性,存在间接推算和估算的情况,但这条假新闻还是被加上骇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相关资讯

微博将对未标识的“AI 谣言”及时展开治理,最高禁言至关闭账号

微博方面表示,平台将结合 AI 技术能力、专项人工审核与用户举报投诉,积极识别未标识的 AI 内容,并对相应情况予以相应处置(尤其是涉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科普医疗以及个人权益的内容)。

调查:超72% 的企业选择 AI 工具时最看重易用性

根据最近的一项 CIO 报告,企业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高达2.5亿美元,尽管在证明投资回报率(ROI)方面面临挑战。 商业领袖们正努力提高生产力,但新技术的集成往往需要重构现有应用、更新流程并激励员工学习,以适应现代商业环境。 QuickBlox 首席执行官 Nate MacLeitch 对136位高管进行了调查,以揭示 AI 采用的现实情况,探讨领导者的首要任务、主要担忧以及他们在2025年寻找可信工具的信息来源。

降低门槛,全平台应用,昇腾还会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用AI

机器之心报道作者:泽南如何才能做到 AI 应用一次开发,全场景部署?昇腾给出了答案。如今的大多数 AI 应用程序都需要跑在多种类型的处理器上,覆盖数十个版本的操作系统,运行在从端侧到云计算集群的各种设备上。这样复杂的环境,对软件的适应性和模型的可裁剪、可伸缩性提出了极高要求。AI 开源框架也在顺应这股潮流,昇腾发布的 CANN、MindSpore、MindX 等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实现「统一端边云,全端自动部署」,开启了机器学习开发的新时代,一直被人们寄予厚望。昇腾的 AI 全栈软件平台。其中,基础架构作为连接硬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