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美国西北大学利用现有互联网光缆实现量子隐形态传输:量子通信要变天

核心发现:通过识别低干扰波长并使用特殊滤波器,该团队成功地在一条30公里长的光缆上,与高速互联网信号同时传输了量子信息。 这项研究简化了量子网络基础设施,并为利用现有系统实现安全、长距离的量子连接奠定了基础。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光学领域世界顶尖期刊《Optica》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展示了量子通信可以在同一光缆中与传统的互联网信号共存。

核心发现:

  • 通过识别低干扰波长并使用特殊滤波器,该团队成功地在一条30公里长的光缆上,与高速互联网信号同时传输了量子信息。
  • 这项研究简化了量子网络基础设施,并为利用现有系统实现安全、长距离的量子连接奠定了基础。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光学领域世界顶尖期刊《Optica》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展示了量子通信可以在同一光缆中与传统的互联网信号共存。这项突破对于量子计算和先进传感技术所需基础设施的简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突破!美国西北大学利用现有互联网光缆实现量子隐形态传输:量子通信要变天

该研究的负责人,西北大学电气工程教授Prem Kumar表示:“这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没有人认为这是可能的。我们的工作展示了一条路径,可以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和经典网络共享统一的光纤基础设施。基本上,它为将量子通信推向新的高度打开了大门。”

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

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安全地远距离共享信息的方式,无需实际传输信息本身。该过程依赖于量子纠缠,即两个粒子之间产生联系,使得一个粒子的状态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无论它们之间距离多远。这使得信息可以在相隔数公里的粒子之间传递,而无需直接进行物理传输。

核心突破

在光通信中,所有信号都被转换为光。传统的信号使用数百万个光粒子,而量子信息则依赖于单个光子。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破坏性测量”。通过对两个光子进行破坏性测量——一个光子携带量子态,另一个光子与另一个光子纠缠——量子态被转移到剩余的光子上,而这个光子可能非常遥远。隐形传态允许在很远的距离上交换信息,而不需要信息本身进行物理传输。

挑战:在交通拥堵中穿行

这项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证明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在拥挤着传统互联网信号的光缆中工作。量子通信中使用的精细的单光子很容易被构成传统互联网流量的数百万个光粒子淹没。可以比作“一辆脆弱的自行车试图穿过一条拥挤的、高速行驶的重型卡车隧道。”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uma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了光在光纤电缆中的散射方式。他们为他们的光子确定了一个不那么拥挤的光波长,并添加了滤波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互联网流量的噪音。这种仔细的优化使得他们能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同时传输量子信息和经典数据。

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光的散射方式,并将光子放置在一个散射机制最小化的关键点,发现可以在不干扰同时存在的经典信道的情况下进行量子通信。

测试与结果:

为了测试这种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一根30公里长的光纤电缆,两端各有一个光子。他们同时通过电缆发送量子信息和高速互联网流量,并测量接收端量子信息的质量。结果证实,即使在互联网流量增加的复杂情况下,量子隐形传态依然有效。

虽然许多研究小组已经研究了光纤中量子通信和经典通信的共存,但这项工作是第一个展示在这种新情景下进行量子隐形传态的。这种无需直接传输即可发送信息的能力,为在无需专用光纤的情况下执行更高级的量子应用打开了大门。

下一步

Kumar和他的团队的目标是在更远的距离上扩展实验,并探索更复杂的量子技术,例如纠缠交换。这涉及到使用两对纠缠光子来扩展量子通信网络的范围。该团队还计划使用现实世界中的地下电缆而不是实验室控制的线轴进行实验。

Kumar教授认为,这些进展可以为广泛的量子连接铺平道路。量子隐形传态有能力在地理上遥远的节点之间安全地提供量子连接,如果我们选择合适的波长,我们就不必建设新的基础设施。经典通信和量子通信可以共存。

这项工作是朝着将量子技术集成到日常网络迈出的重要一步,使得先进的量子应用更易于获得和实用。

相关资讯

目标 10 年培养 9500 万 AI 人才,思科牵头微软等 8 家公司组建新联盟

思科公司牵头,携手微软等 8 家企业共同组建了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劳动力联盟,计划未来 10 年内培养超过 9500 万的 AI 领域人才。该联盟全称为 The AI-Enabled ICT Workforce Consortium,由思科公司牵头,埃森哲、Eightfold、谷歌、IBM、Indeed、英特尔、微软和 SAP 八家公司共同组建而成。此外该联盟雇佣了包括美国劳工联合会和工业组织大会、CHAIN5、美国通信工人协会、DIGITALEUROPE、欧洲职业培训协会、Khan Academy 和 SMEU

ICLR 2022 | 基于心智理论的多智能体通信与合作

本文是 ICLR 2022入选论文《ToM2C: Target-oriented Multi-agent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ory of Mind》的解读。该论文由北京大学王亦洲课题组完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心智理论的多智能体通信与合作方法。每个智能体基于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测独立地选择通信对象和个体行动,进而实现分布式的合作。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多智能体合作的成功率,大幅降低了通信代价,并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

参加这场大佬云集的开发者大会,还能抽RTX3060,请叫我「良心之心」

这是一场 AI 开发者的盛会!2021 WAIC AI 开发者论坛上,多位业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后深度学习时代的 AI 发展。目前,AI 开发者论坛招募活动已经开启,1000 席免费专业观众席位 7 月 2 日报名截止。7 月 10 日上海,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