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具备共情能力导诊大模型:有望用于术前谈话,减少医患冲突

据《北京日报》14 日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团队研发的导诊大模型 ——“特定场景提示增强对话机器人”,近日通过临床试验。该模型兼具专业性和共情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导诊工作,未来也有望用于患者健康教育、术前谈话等更多复杂场景。图源 Pixabay据悉,该大模型的构建以不同医学场景全方位采集的真实导诊对话为基础,以提取对话信息形成的知识库作为训练数据,能够解决不同医学场景中出现的各种特定问题。研究团队为采集原始医患对话记录,成立了“真实医学对话语料联盟”,建立了语音采集 自动文字转化 人工校对的标准化流

据《北京日报》14 日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团队研发的导诊大模型 ——“特定场景提示增强对话机器人”,近日通过临床试验。该模型兼具专业性和共情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导诊工作,未来也有望用于患者健康教育、术前谈话等更多复杂场景。

我国研发具备共情能力导诊大模型:有望用于术前谈话,减少医患冲突

图源 Pixabay

据悉,该大模型的构建以不同医学场景全方位采集的真实导诊对话为基础,以提取对话信息形成的知识库作为训练数据,能够解决不同医学场景中出现的各种特定问题。

研究团队为采集原始医患对话记录,成立了“真实医学对话语料联盟”,建立了语音采集 > 自动文字转化 > 人工校对的标准化流程。截至 2024 年 6 月,该团队已在 24 个不同医学场景收集整理了超过 120 万例真实医患对话

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导诊大模型相较于人类,在事实性、安全性、共情能力均展现明显优势,在真实应用场景中,该模型可降低 11.2% 重复沟通5.4% 医患冲突比例

导诊大模型已于近日获得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支持证据,研究成果已经在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AI在线附相关成果链接如下。

参考

Outpatient reception via collabor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a large language mode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相关资讯

大模型如何实际在行业落地:生成式大模型结合知识库,打造出7*24小时永远在线的超级员工

大模型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关系。采访嘉宾 | 中关村科金AI平台能力中心作者 | 刘燕 infoQ对话式AI产品拥抱大模型  一个大胆的决定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关村科金就选择专注于企业服务赛道提供对话场景服务,聚焦生成式AI技术,包括领域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多模态交互三大核心技术。如今基于这三大类核心技术,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并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技术底座——即生成式的得助对话引擎。这些底座式的能力都由AI平台能力中心来提供支持的。这是一个在内部被定义为偏底层、汇聚“原子能力”的地方。这个能力中心,既要构

涵盖文本、定位和分割任务,智源、港中文联合提出首个多功能3D医学多模态大模型

作者 | 香港中文大学白帆编辑 | ScienceAI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和智源联合提出的 M3D 系列工作,包括 M3D-Data, M3D-LaMed 和 M3D-Bench,从数据集、模型和测评全方面推动 3D 医学图像分析的发展。(1)M3D-Data 是目前最大的 3D 医学图像数据集,包括 M3D-Cap (120K 3D 图文对), M3D-VQA (510K 问答对),M3D-Seg(150K 3D Mask),M3D-RefSeg (3K 推理分割)共四个子数据集。(2)M3D-LaMed 是目前最

AI成像新标准,仅1%原始数据可达最佳性能,通用医学基础模型登Nature子刊

编辑 | 白菜叶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基础模型已在非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训练这些模型通常需要大量全面的数据集,这与生物医学成像中常见的较小且更专业的数据集形成鲜明对比。德国弗劳恩霍夫数字医学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Digital Medicine MEVIS)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学习策略,将训练任务数量与内存需求分离开来。他们在多任务数据库(包括断层扫描、显微镜和 X 射线图像)上训练了一个通用生物医学预训练模型 (UMedPT),并采用了各种标记策略,例如分类、分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