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o3 AI 模型突破推理极限背后:成本飙升,没“钞能力”用不起

科技媒体 TechCrunch 昨日(12 月 23 日)发布博文,认为 OpenAI 的 o3 模型虽然在 ARC-AGI 等测试中取得了亮眼成绩,但背后的高计算成本,让其短期内很难在实际应用中普及。

科技媒体 TechCrunch 昨日(12 月 23 日)发布博文,认为 OpenAI 的 o3 模型虽然在 ARC-AGI 等测试中取得了亮眼成绩,但背后的高计算成本,让其短期内很难在实际应用中普及。

o3 性能

o3 的新功能之一是可以调整推理时间,分为低、中、高三种计算级别,计算级别越高,o3 的任务执行性能越好。

OpenAI o3 AI 模型突破推理极限背后:成本飙升,没“钞能力”用不起

而 o3 是 OpenAI 是迈向该目标的重要一步,在 ARC-AGI 基准测试中,o3 在高计算设置下获得了 87.5% 的分数,在低计算设置下得分为 75.7%,性能是 o1 的三倍。

在 EpochAI 的 Frontier Math 基准测试中,o3 解决了 25.2% 的问题(其他模型均不超过 2%),创造了新纪录。

o3 模型成本过高

ARC-AGI 基准测试的创建者 François Chollet 在博文中写道,OpenAI 的 o3 模型虽然是 AI 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但成本着实太高。

OpenAI o3 AI 模型突破推理极限背后:成本飙升,没“钞能力”用不起

根据 ARC-AGI 测试的性能图标,o3 的高分版本每项任务都使用了价值超过 1000 美元(AI在线备注:当前约 7303 元人民币)的计算资源,o1 模型每个任务使用约 5 美元的计算资源,而 o1-mini 仅使用几美分。

这意味着 OpenAI 虽然获得了将近 88% 的高分,但却消耗了 170 多倍的计算资源,而高计算版本 o3 整个测试下来,调用资源成本超过 1 万美元(当前约 73033 元人民币),只有财力雄厚的机构和个人才能负担得起 o3 模型的使用成本。

o3 模型的高计算成本使其更适合处理复杂问题,例如长期战略决策,而非日常小问题;更高效的 AI 推理芯片和更具成本效益的 AI 芯片可能是未来降低 o3 模型使用成本的关键。

相关资讯

o1 研发团队完整采访:Ilya早期曾参与,灵感源于AlphaGo

自从 OpenAI 的 o1 问世以来,它强大的推理能力就承包了 AI 圈近期的热搜。不需要专门训练,它就能直接拿下数学奥赛金牌,甚至可以在博士级别的科学问答环节上超越人类专家。展示 o1 实力的 demo,我们看了不少,评估 o1 表现的评测,全网比比皆是,关于 o1 技术路线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不过 o1 背后的故事,还鲜为人知,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团队成员们,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讲述和铭记。刚刚,OpenAI 发布了 o1 研发团队的完整访谈,为我们揭秘了 o1 的「成长历程」。o

LeCun批评o1根本不像研究,Noam Brown回怼: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废话

图灵奖三巨头之一 Yann LeCun 又和别人吵起来了,这次是 Noam Brown。Noam Brown 为 OpenAI o1 模型的核心贡献者之一,此前他是 Meta FAIR 的一员,主导了曾火遍一时的 CICERO 项目,在 2023 年 6 月加入 OpenAI  。这次吵架的内容就是围绕 o1 展开的。众所周知,从 AI 步入新的阶段以来,OpenAI 一直选择了闭源,o1 的发布也不例外。这也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干脆叫 CloseAI 算了,反观 Meta,在开源领域就做的很好,o1 的发布,更

OpenAI o1 推理模型 API 上线,仅面向特定开发者开放

“OpenAI 12 天”活动进入第 9 天,OpenAI 今日宣布,其“推理”人工智能模型 o1 正式通过 API 向部分开发者开放,并同步更新了包括 GPT-4o、实时 API 以及微调 API 等多项开发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