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团队统一动作与语言,新的多模态模型不仅超懂指令,还能读懂隐含情绪

人类的沟通交流充满了多模态的信息。 为了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我们既使用言语语言,也使用身体语言,比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情绪表达。 因此,为了理解和生成人类动作,理解这些多模态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这一研究方向最近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人类的沟通交流充满了多模态的信息。为了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我们既使用言语语言,也使用身体语言,比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情绪表达。因此,为了理解和生成人类动作,理解这些多模态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且这一研究方向最近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而多模态语言模型看起来颇具潜力,可将多种模态的不同任务统一在一个框架下。

近日,斯坦福大学李飞飞、Gordon Wetzstein 和 Ehsan Adeli  领导的一个团队也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探索了语音 - 文本 - 动作生成任务。并且他们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多模态语言模型,可以实现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生成和理解。

这个模型可以同时接受音频和文本输入来生成动作。比如你指定这个人下半身的动作是绕圈走,并根据语音生成上半身动作,它就会配合你生成对应的动作。

更重要的是,它支持动作编辑,可以将原本的绕圈走动更换为其他动作序列(如后退、跳跃、前跑、后跑等)。更换了动作指令,模型生成的动作依然自然流畅,并与语音内容保持良好的协调性。李飞飞团队统一动作与语言,新的多模态模型不仅超懂指令,还能读懂隐含情绪

很显然,这项研究对于李飞飞的长远「空间智能」目标大有裨益。这项研究有三位共同一作:Changan Chen(陈昌安)、Juze Zhang 和 Shrinidhi K. Lakshmikanth。

图片

  • 论文标题:The Language of Motion: Unifying Verbal and Non-verbal Language of 3D Human Motion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2.10523v1

  • 项目页面:https://languageofmotion.github.io/

论文概览

首先,该团队指出,为了统一人类动作的言语和非言语语言,语言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给出了三点原因:

  • 语言模型能自然地与其它模态连接起来;

  • 语音富含语义,而「建模因笑话而发出的笑声」这样的任务需要强大的语义推理能力;

  • 经过大量预训练之后,语言模型能够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解,该团队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语言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片

为了使用语言模型来建模动作,首先自然要想办法将动作变成 token。该团队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脸、手、上身、下身)来实现动作的 token 化。事实上,之前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划分策略在建模人脸表情方面确实很有效。

之后,再搭配上现成可用的文本和语音 token 化策略,就可以将任何模态的输入都表示成 token 了。

为了训练这个使用多种模态的 token 的语言模型,该团队设计了一个两阶段式训练流程:

  • 首先,进行预训练,目标是通过身体组合动作对齐与音频 - 文本对齐来对齐各种不同的模态。

  • 预训练完成后,将下游任务编译成指令,并根据这些指令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遵循各种任务指令。

该团队自然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发现新方法得到的多模态语言模型确实比其它 SOTA 模型更优。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在严重缺乏数据的情况下,这种预训练策略的优势更为明显。李飞飞团队统一动作与语言,新的多模态模型不仅超懂指令,还能读懂隐含情绪                             与其他伴语手势生成模型的效果对比 李飞飞团队统一动作与语言,新的多模态模型不仅超懂指令,还能读懂隐含情绪

                        与其他文生动作模型的效果对比

尽管该模型在预训练期间从未见过语音 - 动作数据,但在用于数据相对较少的全新说话人时,它依然达到了颇具竞争力的性能,表现出了显著的泛化能力。

该团队表示:「就我们所知,这是首个构建多模态语言模型来统一 3D 人体动作的言语和非语言语言的工作。」

用于动作生成和理解的多模态语言模型

模型的整体结构如下图 2 所示。

图片

作者使用针对特定模态的 tokenizer 来处理各种输入模态。具体来说,他们训练了一个组合式的身体动作 VQ-VAE,将面部、手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动作 token 化为离散的 token,并将这些针对特定模态的词汇表(音频和文本)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多模态词汇表。

在训练过程中,他们使用来自不同模态的混合 token 作为输入,并通过编码器 - 解码器语言模型生成输出。混合 token 被送入 transformer 编码器,而解码器则在每一步以自回归的方式预测下一个 token 的概率分布。

模态对齐预训练

现有的动作生成模型在针对下游任务训练时严重依赖成对数据。然而,收集高质量的成对动作数据既昂贵又耗时。与此同时,还有大量未配对的每种模态的数据可供探索。受此启发,作者引入了一个生成式预训练策略,如图 3 所示。具体来说,他们在预训练阶段实施了两种类型的模态对齐:组合动作对齐和音频 - 文本对齐。

图片

1、组合动作对齐

我们的身体动作本质上是组合性的,即不同的身体部位是相互协调动作的。例如,当我们高兴时,我们的面部会展现出微笑,我们的手势也倾向于变得更加积极。不同身体部位动作之间的相关性是普遍的,超越了文化界限。这种共享的先验知识构成了论文所提方法的基础。为了探索这种对应关系,作者考虑了两种类型的动作对齐任务:空间和时间。

  • 空间

为了建模这些不同身体部位之间的相关性,作者训练模型接收随机选择的身体部位组合(例如,上半身或上半身 + 面部)并预测另一个随机选择的其他身体部位组合(例如,下半身或下半身 + 手部)。这有助于模型学习身体部位之间的空间关系。下面是一个定义任务提示、条件和答案的示例模板。模型接收提示和条件作为输入,并按预期输出答案。

图片

  • 时间

预测动作如何随时间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监督任务,它使模型能够捕捉动作的时间演变。作者通过随机遮盖(mask)某些动作帧来建模这一点,以帮助模型学习动作的时间先验。

图片

2、音频 - 文本对齐

除了动作模态,作者还设计了音频和文本模态之间的翻译任务,以利用大量可用的数据。这些任务遵循「从模态 X 预测模态 Y」的格式。例如,「从音频预测文本」应该通过将音频嵌入映射到预训练良好的文本嵌入空间,来帮助模型提升「从音频预测动作」方面的性能。

指令遵循后训练

预训练之后,模型获得了对动作模态词汇中潜在的语法和句法的理解,以及音频和文本模态之间的良好对齐。然后他们使用成对数据在下游任务上对模型进行微调,例如伴语手势(co-speech gesture)生成或文本到动作生成。为了使模型在遵循自然人类指令的同时执行所需的下游任务,作者构建了一个多任务指令跟随模板,将几个关键任务(如音频到动作、文本到动作和情感到动作)格式化为指令。

具体来说,对于每个任务,他们编写了数十种不同的指令模板,结果产生了超过一千个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有其独特的指令提示。下面展示了一个指令模板示例。

图片

图片

实验结果

伴语手势生成

该团队在 BEATv2 数据集上评估模型的音频到动作生成能力。他们使用了 BEATv2 和 Librispeech 两个数据集(总共包含 1000 小时音频 - 文本数据和 60 小时动作数据)来训练模型(在预训练中,他们确保模型不会看到任何音频到动作的数据),并在特定说话者的数据上进行测试。他们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估模型效果:手势的真实性(FGD)、与语音的同步性(BC)以及动作的多样性(Diversity),以全面衡量模型的表现。

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所有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方法。得益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语义理解能力,无需额外特征辅助即可达到良好效果。实验证明,语言预训练和多模态预训练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移除任一环节都会导致性能显著下降。图 4 展示的定性结果表明,模型能生成与语音同步的自然手势动作。

图片

生成式预训练的效果

由于为说话者收集动作数据既耗时又依赖专业设备,研究团队首先验证了各个预训练任务的重要性,然后探究生成式预训练能否提升模型在新说话者上的泛化能力,从而减少所需的训练数据量。

为此,他们分别移除了音频 - 文本对齐任务 (w/o A2T)、空间身体动作对齐任务 (w/o spatial)、时序身体动作对齐任务 (w/o temporal) 以及整体身体对齐任务 (w/o motion)。

表 1 展示了实验结果。(w/o A2T) 降低了模型性能,说明音频与文本嵌入空间的对齐有助于语义理解和手势生成任务。移除空间动作预测、时序动作预测或同时移除两者都会损害模型的性能。这表明在预训练阶段,学习时空动作先验对下游任务很重要。

图片

基于这些发现,该团队假设预训练策略可以捕获强大的多模态关联和动作先验,从而减少下游任务对配对数据的依赖。

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遵循上一节中的设置,在预训练阶段限制模型可用的训练数据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模型的预训练阶段,研究团队没有使用任何音频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数据(即音频 - 动作对)来训练模型。研究团队将数据量设为 1/2^n (n∈[1...5]),并在每种设置下训练完整模型、无预训练模型和 EMAGE 基线直至收敛,并在相同测试集上评估。

实验结果如图 5 所示。仅使用 1/32 的配对训练数据,该团队的完整模型相比无预训练模型,FGD 分数更低。随着配对微调数据量增加,性能差距虽有所减小,但完整模型始终优于无预训练模型和 EMAGE 基线。这证明了预训练的价值以及模型在极度缺乏数据时的出色泛化能力。

图片

统一音频和文本的可编辑动作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同时接受音频和文本输入来生成动作。首先,在 BEATv2 和 AMASS 两个动作数据集上训练动作分词器。预训练和后训练阶段分别采用统一的任务设置,后训练阶段整合了音频到动作和文本到动作的指令,文本部分使用 HumanML3D 的标注数据。

这种双重输入的设计让模型具备了可编辑动作生成的能力。模型可以根据语音内容和文本指令生成全身动作,比如生成一个边走边说话的人物动作。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分别控制不同身体部位的动作,并能将它们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这项技术对游戏和 VR 等应用有重要价值。图 6 展示了几个实际 demo,说明模型能够准确响应音频和文本的双重指令。

图片

根据动作预测情绪

凭借灵活的输入 / 输出模态,这种新的多模态语言模型还在一些新任务上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比如不同身体部位或模态之间的转译。

该团队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来考验这个新模型:根据动作预测情绪,也就是阅读人的肢体语言。

为此,他们提取了 BEATv2 的情绪标签(中性、愤怒、快乐、恐惧、厌恶、悲伤、轻蔑和惊讶),并将其转换为了训练指令。结果见表 3。

图片

在这项任务上,MotionGPT 完全失败,其表现与随机乱猜差不多,因为它的训练目标就只是描述一般动作,而不是细微的手势动作和肢体语言。新模型的表现远远优于随机和 MotionGPT,这表明其能够根据动作预测情绪。以下动图展示了一个示例。

图片

相关资讯

斯坦福李飞飞首次创业:学术休假两年,瞄准「空间智能」

「AI 教母」李飞飞创业了。没想到,在大模型时代,知名「AI 教母」李飞飞也要「创业」了,并完成了种子轮融资。据路透社独家报道,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正在创建一家初创公司。该公司利用类似人类的视觉数据处理方式,使人工智能能够进行高级推理。知情人士透露称,李飞飞最近为这家公司进行了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硅谷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她去年加入的加拿大公司 Radical Ventures。不过,Andreessen Horowitz 和 Radical Ventures 的发言人均对此

李飞飞解读创业方向「空间智能」,让AI真正理解世界

李飞飞创业选择的「空间智能」,完整的 TED 解读视频公布了。前段时间,路透社独家报道了知名「AI 教母」李飞飞正在创建一家初创公司,并完成了种子轮融资。在介绍这家初创公司时,一位消息人士引用了李飞飞在温哥华 TED 上的一次演讲,表示她在此次 TED 演讲中介绍了空间智能的概念。就在今天,李飞飞在 X 上放出了她在温哥华 TED 上的完整演讲视频。她在 X 上介绍称,「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拼图中的关键一环。这是我 2024 年有关从进化到人工智能历程的 TED 演讲,也涉及到我们如何构建空间智能。从看到变为洞察,洞

李飞飞亲自撰文:大模型不存在主观感觉能力,多少亿参数都不行

归根结底,大模型的方向还是走错了?「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拼图中的关键一环。」知名「AI 教母」李飞飞曾这样表示。近段时间,李飞飞开始把目光瞄准到这一领域,并为此创建了一家初创公司。她曾表示,「大自然创造了一个以空间智能为动力的观察和行动的良性循环。」她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实验室正在尝试教计算机「如何在三维世界中行动」,例如,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让一个机械臂根据口头指令执行开门、做三明治等任务。我们不难看出,李飞飞口中的空间智能也有大模型的参与。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LLM 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超人类智能。然而关于 LLM 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