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博冰于「驱动未来的AI技术」系列主题,「AI for Science」专场的分享内容节选。点击进入「机器之心Pro」,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From ScienceAI to Programable World
任博冰表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机器学习对蛋白质结构预测就开始做了,所以,ScienceAI本身不是一个新主题,最近几年科研和产业没有较大变化。
任博冰谈道,吉姆·格雷是1998年图灵奖得主,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2007年1月11日,他在加州山景城召开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讲:科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在这篇演讲中,吉姆·格雷将科学研究的范式分为四类——除了之前的实验范式、理论范式、仿真范式之外,新的信息技术已经促使新的范式出现——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Data-Intensive ScientificDiscovery)。而第一、二、三范式分别是以实验、理论研究和模拟仿真为基础。
任博冰表示,第一二三范式目前还没有结束,第四范式虽然是说数据密集型,但事实上还是以实验理论包括仿真模拟为一体,加上数据本身智能带来的一些机会,所以第四范式其实是第一二三加四的总和。目前看来,大部分还在第三到第四个中间的过渡,而且第四范式未来可能还会有第五范式本身的一些迭代。
围绕“AI对科学能带来什么?”的问题。任博冰表示,AI目前带来的东西主要是复杂性比较高,变量因子比较多、在找规律方面胜过人脑等领域。但是事实上,在找规律方面,AI可能只是规律的一部分,或者说AI找到了规则,但人们无法理解。
对于上述问题,任博冰总结为两点:一是从理解到发现,另一个是从理解到设计。从理解到发现,科学能否自动化,如何自动化,哪些东西至少现在可以自动化?目前科学的核心是观察和逻辑,也就是第四范式。通过观察生成数据,然后我们可以从中使用逻辑来识别规律性,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它们,并对其公式化,但是数学公式不仅仅是对数据的描述,它也使我们预测并发现以前未知的关系。
任博冰谈道,目前算法成就暂未达到人类理想预期,但从理解到设计上已经有很好的突破。
任博冰表示,我们在逐步接近一个可编程的原子世界(Programable World)。因为目前快速演进的各类深度科技,其实已经从基于比特的数字创新,转向了基于比特和原子的数字物理创新,并且不断交叉成为一类新技术。我们把原子世界的理解写入比特世界,就能用比特去操控原子,甚至设计和制造一个新的原子世界。
长期来看,有两个趋势不可避免:
1.人类将有能力使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将有目标地自编程和自制造。
2.会有一部分包括人类的生命体和一部分非生命体生活在比特世界里。
可以看到ScienceAI 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人工智能在过去还停留在物理世界数字化层。加上 Science之后,这个物理世界数字化变得更基于物理世界本身的一些原理,超脱了我们之前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包括所有学科的交叉,加上 AI 的能力之后,在科学上和商业上有可能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量市场所。而创新工场也在ScienceAI领域有突破,孵化出一系列公司,如电芯的电子电流场、转座子家族、合金晶体结构、酶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