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人张璐:马斯克星舰打开太空经济赛道

马斯克星舰,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投赛道。 就在SpaceX史无前例的进展之下,更多人开始谈论关于低成本火箭发射正在影响的未来,之前可能需要20年的周期预期,如今被进一步缩短至5-10年。 就像特斯拉开启电动新能源赛道一样,马斯克更早创办的SpaceX,也在推开全新的大门,一扇全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门,提供全新经济发展引擎的大门。

马斯克星舰,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投赛道。

就在SpaceX史无前例的进展之下,更多人开始谈论关于低成本火箭发射正在影响的未来,之前可能需要20年的周期预期,如今被进一步缩短至5-10年。

就像特斯拉开启电动新能源赛道一样,马斯克更早创办的SpaceX,也在推开全新的大门,一扇全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门,提供全新经济发展引擎的大门。

SpaceX投资人将其称为:太空经济

是的,太空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模式——传统如发射卫星、太空旅行,更进一步的太空AI数据中心建设、近地轨道高速航行、气象科技……

又一次基于从0到1突破后的颠覆式创新变革。

SpaceX投资人在马斯克最新的成就后感叹,太空经济已经从科研探索越过了工业红线,创新交接棒开始到了企业手中,这已经到了抢占先机的黄金时刻——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没有被拆分的蛋糕。

但马斯克和SpaceX之外,其他人能复制吗?

作为SpaceX的投资人,硅谷华人明星VC投资人张璐,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张璐,Fusion Fund创始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1岁就开始了第一次成功创业的连续成功创业者,已投身早期投资领域近十年,现管理近5亿美元资本,专注医疗,AI和深科技领域投资。

图片

张璐认为,复刻SpaceX并非易事,但太空经济的逻辑并不难搞懂,如此规模宏大的全新红利,足够支撑更多国家更多人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想要复刻SpaceX会比较困难”

从最近几次星舰发射来看,明显感知的是,与猎鹰9号的周期相比,星舰计划从测试发射到测试成功的成长轨迹显著缩短,其时间周期也大幅缩减,纠错机制也比之前进步很多。

图片

张璐谈到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种各样的AI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在相对比较短的测试周期内,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去进行各种排错分析,以及实现模拟纠错。

张璐提到:这也是SpaceX作为民营企业一直以来的最大优势——拥有对错误较高的容忍度和更快迭代速度的灵活性,使其更加专注在成本控制上

与NASA千亿美金量级起步的项目相比,SpaceX能将火箭发射成本压缩至一亿美金,甚至几千万美金的规模。

星舰为例,目前星舰是业内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它的发射成本只有行业第二大火箭波音(20亿美元)的二十分之一,这已经极大降低了进入太空的成本门槛。

图片

尤其像第五次星舰试飞成功,大家之所以这么兴奋,除了工程技术上的惊艳,还有就是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跨时代大规模的里程碑,将我们整个太空经济、太空探索推进到一个非常快速的快车道。

那次将星舰70米高、225吨重的超重型(Superheavy)一级助推器成功回收,这相当于将一个20多层的大楼,从100多公里的高空自由落体,落回到一个固定位置。并且是没有损伤、直立的状态,最后一步接触的误差小于0.1厘米。

这意味着SpaceX又拥有一款可重复使用火箭,而且回收方式比猎鹰9号更方便也更实用。理论上讲,回收之后直接放置在发射台,经过简单维护,加注燃料就可以继续使用。

这样一来,星舰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

张璐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

未来如果单次发射成本能降低到1000万美金,而这种大型火箭至少可以搭载100个人,换算下来每个人发射成本仅为10万美元;

同时,同时它至少能搭载 650 颗卫星,那么每颗卫星发射成本不到2万美元。

“10万美金就能上天,2万美金就能发射卫星”,这让太空活动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开启了全新的创新周期和创新生态,也就是太空经济的发展有了绝佳机遇。

什么是太空经济?

张璐举出了几个直观的例子。

以后人们想要了解新西兰牧场的情况,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花费十几个小时飞过去,通过卫星就能实时查看,包括牛羊数量、它们的状态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还有像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追踪火山气象变化,这对大宗商品交易意义非凡。此外,卫星数据还能用于监测畜牧业的碳排放,为环保事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毫无疑问的是,SpaceX已经是一个行业先锋的角色,推动着整个行业朝着更灵活、更多元的方向迈进。

那么新进入者想要复刻SpaceX的成功,张璐表示的确存在困难,并且也不建议直接在火箭发射这一相对成熟的赛道上与SpaceX竞争。

“但也并不代表创业公司没有机会,甚至正好相反。”张璐表示,当前的太空经济发展有点像 “圈地运动”,是抢占先机的黄金时刻。

跟地面产业相比,地面上许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只是在现有生态内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太空经济则是一块全新的蛋糕,尚未被瓜分。这为众多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创新机会。

张璐透露了一则见闻,在洛杉矶,SpaceX公司周围已经形成了新的创新生态,仅在附近的一个小城市里就有几百家太空科技创新公司,其中很多是由SpaceX的前员工创立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开始关注太空经济,从去年到今年,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这一领域。

而作为2017年就开始关注太空经济的投资人来说,张璐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投资逻辑:

更着眼于整个太空生态的建设。

“将AI作为超级工具植入到太空生态里”

跟几年前相比,太空经济的内涵已经有了极大地拓展,人们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火箭和发射领域,尤其像AI这样一个超级工具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太空生态的建设。

张璐提到,如今,随着大量卫星被发射到太空,卫星数据呈爆发式增长。这些数据本身就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拥有数据后,利用AI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而且卫星本身也作为一种边缘设备,在设备上增加各式各样的AI功能也是完全可行的。

从卫星数据AI处理到卫星AI功能升级,这无疑是个庞大的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投身这个领域,并获得高速的收入增长。

围绕太空数据,张璐透露他们团队评估投资项目的三个指标:

  • 两个能力:考察创始团队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基于这些数据构建应用场景的能力。
  • 与此同时,还有关注它所在的应用领域,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

而太空生态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方向同样也是张璐团队关注的重点。

在不远的将来,月球基地的建设、庞大卫星网络的构建等等将逐渐展开。这个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创新也将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比如像太空的日常交通管控

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升上太空,三维的太空非常拥挤,日常交通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这样一来产生了很强的需求,即如何去管理和经营太空中如此庞大的社群。

因此总结来看,投资太空经济实际上就是投资一个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的创新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或方向,而是涵盖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层面,这也让大规模、多样化的太空探索成为了可能。

“人类的未来或许就是星际迷航”

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将到达到1.8万亿美元。而且由于数据获取机会增加和太空进入成本降低,太空经济最高还可能达到2.3万亿美元。

很难想象的是,短短不到20年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从传统航天、商业航天再到太空经济的跨越。而在2007年,太空经济这一概念也才首次正式出现,如今我们正在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潜在的万亿市场。

如今随着太空生态的不断扩大,一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想法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比如,在太空中建立类似于地面云端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张璐坦言,这不再是20年后的遥远愿景,很可能在未来5-10年就能实现。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玩家做出尝试——在太空建设AI数据中心,并获得算力基建狂魔英伟达的支持。

这是因为AI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对地面配套设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就是最基本的电力、水力甚至是土地资源,都需要保障充足。

而一旦前往太空,这些资源难题天然就规避掉了:全天太阳能供电大幅省去能源成本;太空温度极低天生夜冷装置,以及三维巨大的太空空间。

未来五到十年,张璐肯定地表示,整个太空经济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

当然这一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张璐提到,能源问题是最为紧迫的。在太空环境中,能源的获取、存储和利用都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其次,太空轨道的监管合作问题也极为复杂。太空轨道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如何实现国际间的太空监管合作,如何更好地管理卫星轨道、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

还有技术层面,也有许多创新方向等待探索。比如当前像星舰试射是未载货的,如果未来要承载重大载荷,是否需要对火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目前发射大部分为短程,那么长程发射后又会遇到哪些问题?

这些都是太空经济发展道路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说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怎么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卫星探索的第一步。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就像张璐曾在2019年斯坦福的活动所讨论,人类的未来或许就是星际迷航,即探索近地宇宙。

这种探索本身就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地球上一些能源领域所需的核心稀有金属资源在太空中储量丰富,若能将这些资源带回地球,将有助于解决地球的资源问题。

而且,在应对全球变暖、监控碳排放以及气象科技等方面,如果拥有更先进的太空技术,也能为地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太空经济的发展将使人类从现实生产力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新的探索,这些探索成果又能反哺地球,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马斯克征服火星时间表:不太靠谱

虽然对太空经济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是对于马斯克那个征服火星时间表,张璐还是持怀疑态度。

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他公开表示希望人类能够探索并移民火星,SpaceX正是这一宏大梦想的承载者。如今17年过去,今年9月马斯克再次明确了时间表——

2年后发射首批前往火星的星舰,4年内完成载人火星飞行,20年内建立人类据点。

而作为缓冲,先在月球建立一个永久基地,随后再在火星上建造城市。

对此,张璐却表示对马斯克这种风格已经习惯了,会提前很多年宣告计划,但目前设定的某些时间节点不太可行。

不过她认为在10年之内,月球基地的建成应该是有希望的,火星探索会逐步开启。

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时间里,是有机会变成多行星物种的。

当然,要建立起完整的人类社会文明,还需要诸多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在近地范围,比如月球周边的基地建设,应该会是未来十年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而火星探索则需要更久,因为前往火星面临诸多问题,不仅仅是卫星发射这么简单。首先就是能源问题,这是首要难题。其次,还有人类在太空长时间停留所面临的医疗健康问题,人的身体机能在长时间太空生活后,需要其他技术来辅助维持。

这并非火箭发射成功、太空飞船建成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火星探索相关的周期可能会更长。

相关资讯

消息称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xAI 即将完成 60 亿美元最大融资

感谢综合外媒 The Information 和彭博社报道,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xAI 将在未来两周完成 60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435 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 AI 模型创企中最大的单轮融资之一。xAI 于 2023 年 7 月成立,去年 11 月推出首款产品 Grok 聊天机器人。近期 xAI 展示了 Grok-1.5 Vision 多模态模型,除文本外也可处理图像、文档和表格内容。xAI 的此次融资是以 180 亿美元(当前约 1305 亿元人民币)的估值进行的,参与投资者包括红杉资

估值有望超 240 亿美元,消息称马斯克 xAI 公司下月完成一轮融资

感谢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将于 6 月完成一轮融资,融资后估值可能超过 240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740 亿元人民币)。报道称,该公司原定于本月早些时候完成约 60 亿美元(当前约 435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但自去年以来一直在进行的交易尚未最终完成。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xAI 最近一直在寻求高达 65 亿美元(当前约 471.25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更接近这一目标。xAI 于 2023 年 7 月成立,去年 11 月推出首款产品 Grok 聊

马斯克资源分配“偏爱”xAI,遭特斯拉投资者起诉

据 Arstechnica 报道,当地时间 14 日,一群特斯拉投资者起诉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及董事会成员,指控马斯克将资源从特斯拉转移到了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对特斯拉造成了损害。诉讼称,转移的资源包括从特斯拉挖走人工智能员工,将特斯拉的微芯片转移到 X(推特)和 xAI,xAI 还使用特斯拉的数据来开发自有软件 / 硬件,然而特斯拉并没有从中得到补偿。此次诉讼由三名特斯拉股东向特拉华州衡平法院提起:克利夫兰的“Cleveland Bakers and Teamsters Pension”基金会组织、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