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在不同情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 2023 年至 2030 年产生 120 万至 500 万吨的电子废弃物,并对生态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并走进日常生产与生活。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计算算力与硬件资源,以支撑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联合英国剑桥大学、以色列瑞赫曼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电子废弃物排放预测及管理策略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计算科学》上。
该研究开发了人工智能需求-算法-算力-硬件关联的物质流核算方法,完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电子废弃物的情景预测与应对举措识别,为人工智能全球可持续治理提供了新的维度及支撑。
研究显示,在不同情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 2023 年至 2030 年产生 120 万至 500 万吨的电子废弃物,并对生态环境及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同时,研究识别发现,通过实施相关循环经济战略,可以减少 16% 至 86% 的电子废弃物。
AI在线附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8-024-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