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来聊聊如何让 AI 生图工具为设计师所用,回归设计师本心,激发创意,玩转创意表示。
面对 AIGC 生图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会看到它的强大和野蛮,开始疯狂的学习和收集咒语,可真正用到实际项目中,却总是让它给我们上一课,得不到想要的图;
下班后,还时不时的会想,是不是突然有一天会被它完全替代,丢失自己,从而彻夜难眠。
叮叮,同学请看这里,面对时代的变化,我们要学会迎接AI,驯化AI,让AI成为我们的小跟班。
更多实战案例:
实际项目中的痛点:
①结果·随机难控
AI生图是结合设定关键词来生成的,同一组关键词得到的图不同,没有规律的关键词更难控制可用性。
②气概·趋于雷同
对于气概的把控,与关键词的设定要求较高,在创意表示/气概设定/调性差异都要做到全局预览,面面皆到。
③审美·匹配有差
结合具体需要,前期与需要方预沟通变得更重要,除了明确业务诉求,了解用户和场景等,增加了主观的审美喜好共识,情感表示的准确性。
看到这里,此时耳边响起业务方的声音:要不我来试试?或许生成的比你更好,因为我更了解我的需要?
你只能哭笑不得,口吐芬芳。
我们要驯化AI!!不能再等了!!
所以不要偷懒直接去生成,回归设计师的创意为先,让AI成为我们的小跟班。
以下会以4个案例从事拆解,怎么去通过AI的手段帮我们实现创意。
AI 大法第 1 招 · 无中生有
案例:体育垂类征文活动开屏
采用垫图的方式从事生成,分别尝试插画和真人从事垫图,采用更好的插画气概从事优化。
AI 大法第 2 招 · 偷梁换柱
案例·三国作者入驻海报
面对需要中只有一张人脸低像素的图,再一次开启 AI 生图。
背景生成,三国杀刘备形象垫图,采用更合适的上半身,配上衣服,以及头冠(画两笔吧)。
两个案例过后,你会发现,用 AI 帮我们解决创意中遇到的卡点,它反而及我所需,不错~
为了更好的驯化AI,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成为武林高手,懂得收放自如,能用才用,深不可测,隐于天地
AI 大法第 3 招 · 能用才用
案例·《如果人们看的见》短剧IP之官宣海报
围绕《如果人们看得见》为IP的系列短剧,传递社会责任感,分别推出5个视频短剧:《网络文明用语》《家庭暴力》《保家卫国》《AI诈骗》《网络暴力》。
为了更好的通过平面海报转达视频内容和理念,我们设定了设计目标:
分别输出了对应的 5 张海报,其中只有前三张用到了 AI 生图的能力来转达创意。
我们从需要本身出发去看一下,如何让 AI 帮助我们实现创意。
写标题时的思考,帮助我们打开创意之门的切入点,对应去理解如果人们看得见?看得见什么?
其实对应看见什么就是短视频想要转达给用户的核心理念;
进一步拓展创意的思考空间,切换视角,变换空间,帮助设计师在创意中找到更多可能。
镜头距离的变化,以及人物回头对视,眼神定格的状态,形成视线引导,有一种漫威电影的时间静止的画面感。
通过金鱼来转达美好的,自由的寓意,动静结合。(这里飞鸟、白云、鲸鱼、蝴蝶、萤火虫等等都可以从事解释)。
第二张采用杜绝沟通的冷暴力过程作为画面,裂痕中崩裂出玫瑰花,解释着《如果人们看得见》曾经的美好和浪漫,还会发生暴力么的灵魂质问。
第三张海报的丝绸,是用 AI 生成的国旗,体现一些红色文化和国家荣誉。(这里是为了尝试丝绸质感是如何生成的)。
第四,五张都没有用,因为小说感,冲突感都满足。
第四张小女孩的恐惧的眼神引导,强化了AI诈骗的恐惧,弹窗多对应泛滥,创意小说感清晰,构图纵深感张力突出。
第五张第一人称视角,持续关注着事件的发展,面对两个场景,时不时觉得自己也正在经历着网络暴力的发生,临场感十足,小说性不言而喻。
AI大法第4招 · 隐于天地
案例·5部单个短剧的官宣海报
这五张都用了 AI 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看的出来,如果看不出来,就说明 AI 已经被创意隐于天地。
《人间滋味》通过美食链接,采用体现人气的视频素材,前景放置 AI 生成的美食插画,和写实真人场景形成气概差异,强化通过虚拟美食“窗口”看见“人间滋味”的感受。
《缺心眼子创天涯》素材只给了作者的写真,视频中语言对白较多,截图素材很难解释主题;创意出发点就是通过好看的作者照片和AI。
生成的无厘头素材从事拼贴,形成强烈的趣味感,和视频中无厘头的拍摄手法相得益彰。
《你我的职场》、《加油爸爸》同样只有人物,但好在主题带有强烈的场景主体词,通过小说的发生地点,AI 生成场景,强化氛围,帮助我们实现创意。
合作方原海报和剧集名《爸妈其实我很累》不扣题,好看是好看,但没有感觉到《爸妈其实我很累》的冲突感和情感表示,而我们通过蒙太奇的电影手法,把主人公打电话的皱眉特写,与父母的快乐时光从事拼接提升小说感,来扣题。通过 AIGC 的方式生成有时候想逃离城市的画面,仰望城市高楼大厦体现孤独的画面,进一步对小说从事延伸和丰满,让观者有更切身的共情。
其他的场景案例:
最后
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AI只是工具,不要过度依赖,所谓出神入化,只不过是你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对专业的勤学苦练,回归创意根本才是你自己。
结果不难控,难控的是我过于依赖AI,要的太多。
气概其实很多变,保持创意为先,借用AI帮我丰富实现手段。
审美也好匹配,最好的审美,是我用我的专业,呈现好的创意,满足你的需要。
AI在哪里?AI无处不在,只是被我驯化,潜于创意,隐于天地。